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眉山市地图 > 仁寿县地图 >
禾加镇地图
禾加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机关

禾加镇共有机关工作人员43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人;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13人,35岁以下干部14人,机关部门分为8个,党政办、安全办、招商办、社会经济发展办、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社会劳动保障所等。

自然资源

农产品:农业及养殖业基础条件好,境内交通发达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水果等,其中优质花生年产量6万公斤,优质白苕年产4万公斤,优质水果年产60万公斤。
矿产资源:主要有碳酸钙,储量在25000万方以上,碳酸钙含钙量为50.72%,生石灰含氧化钙89.35%以上。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石灰盐溶洞群。

基础建设

交通:仁球公路横穿全镇,禾加镇距仁寿县城36公里,与成渝高速路球溪站相距22公里,属二级水泥路面,(仁寿路段为沥青路。资中段为水泥路)球溪站距成都市110公里,距重庆市210公里。禾加镇与成渝铁路顺河货运站相距27公里,属二级水泥路。
通讯、广电:禾加镇在2004年底,各村已实现公路、电话、有线电视三通工程。禾加镇内已开通5000门程控电话,无线基站2个,2450户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
城镇建设:镇区共有街道6条,禾加镇有商贸和个体工商户480余户,农贸市场3个,中小学5所,在校学生4200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自来水厂1个,卫生、金融、文化等服务机构齐全,人民生活富余安康。教育设施: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3所、幼儿园6所。
卫生医疗设施:禾加镇中心卫生院、禾加镇计划生育服务16个村医疗服务站。社会福利设施:禾加镇敬老院、禾加镇安全敬老院。
文化娱乐设施:禾加镇文化站、禾加镇老年协会、音乐茶座3家。服务设施:禾加东方饭店、姊妹饭店等20家,旅店4家。

民俗风情

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说春,凡每年十月小阳春过后到来年立春之前,春官手执春牛(小木雕),杵根孝春棒(又名十三把),肩上搭根“二九”(口袋),走进民家的堂屋门口,根据主人的职业,吟诵与之有关的吉令,春节刚过又为主人开财门,说得主人心里满意,主人便给喜钱,以示对春官的后偿。最后春官给主人家送一张有一年农事季节的春巾以表示谢意。

历史文物

甘泉寺,位于仁寿县城东南方40余公里的禾加镇楠林村五组,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到2008年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占地134亩,依其地势从高到低,建数重殿宇。中国建国初期仅存二主殿及其厢房共两院。中国建国后改作学校和乡政府驻地,文革中乡政府驻一殿及厢房全毁,重建新房。到2008年仅存大雄宝殿一幢、部分厢房、部分石刻和部分石围墙,保存基本完好。甘泉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存大雄宝殿一幢、部分石刻和部分乱石围墙,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石刻等研究价值;大雄宝殿造型精美,斗拱精致;经柱之础材质特殊,防潮性能极佳;四周清代彩绘壁画内容丰常,具有很高的建筑、材料、绘画等研究价值。

经济发展

发展概况:禾加镇镇党委、镇政府本着“再穷不能穷思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不能难百姓”的理念,紧扣“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把握一个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动两个转移(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坚持三个先行(宣传先行、规划先行、基础建设先行),培育四大产业(以推广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以人为本的劳务输出打工业、以矿产开发为主的工企业、以旅游开发为依托的第三产业),落实五好目标(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理清一个好思路、建立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的创业氛围)。大力发展以林、畜、菜、药为主的农业;以石灰石、黄沙石等矿产开发为重点的工企业发展迅猛,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先后引进资金5000万元,投资兴办了15个矿产开发加工企业,工企业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完成利税350万元。2005年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5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51万元。
农业经济:全镇农业结构合理,形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互补的趋势,其中优质杂交水稻6800亩,优质水果(青见、岩溪晚棚)1100亩,订单蔬菜300亩,集约化养鱼50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51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58元。
工业发展:禾加镇交通便利,矿产资源(石灰石)、黄沙石储量丰富,水资源充足(4座水库储水200万立方米),劳动力资源丰富,有5个村通水泥路。有10家企业落户禾加镇。禾加镇大小企业1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禾加镇2005年GDP达到3.2亿元,工业产值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