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地图
永泰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2008全年生产总值39.13亿元,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9.33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8.7%。财政总收入1.69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5亿元,增长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5亿元,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9.73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6亿元,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亿元,增长16.1%。坚持对外开放,新批合同外资780万美元,增长173.7%;实际利用外资577.65万美元,增长67.4%;出口总值(海关口径)730.45万美元,增长105.2%;内资实际到资2.61亿元,增长30.9%。2008年,永泰县建筑业全年完成产值42.03亿元,增长26.6%,其中:省外19.03亿元,增长21.7%,占建筑业产值的45.3%。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入库税收4867.75万元,增长44.45%。推进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顿工作。界竹口电站主体工程完成90%以上,进入安装工程阶段;白云抽水蓄能电站已与福建投资开发总公司签订开发意向书,并完成预可研招标工作。全年完成水电投资2.01亿元,增长11.3%;在建电站11座,装机容量7.6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5.17亿千瓦时,发电产值1.03亿元。工业经济:200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22亿元,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98亿元,增长38.9%。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3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产值13.63亿元,增长39.9%。不锈钢制品、烤鳗加工、工艺品制造、电力生产供应、纺织服装等5个行业增长速度较快,成为永泰县工业主力。福建深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福州环天燃料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48批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永泰县高新技术企业的空白。
农业经济: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7亿元,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2万公顷,总产11.44万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畜牧、水产、林竹、果茶、蔬菜、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产业朝着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县名、特、优水果种植面积0.2万公顷。李果种植面积0.8万公顷,产量3.8万吨;青梅种植面积0.33万公顷,产量1.5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8万公顷,产量28.12万吨;茶叶生产面积0.2万公顷,产量0.30万吨;食用菌生产5000万袋,产量3.59万吨。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大洋龙泰蔬菜有限公司西红柿种植基地列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梅、芙蓉李、白色金针菇、白云槟榔芋等生产项目列入福州市首批1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品牌农业持续发展,取得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认证3个;4家茶叶精制厂和3家蜜饯企业通过QS认证;顺达食品公司“李都”牌蜜饯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永泰李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组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永泰蓝丰高盖山农民蔬果专业合作社为福州市首家。
旅游产业:2008年,永泰县成功创建全市第一个、全省第五个“中国优秀旅游县”,被评定为“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首次在嵩口镇举办“中国永泰赶墟节”。青云山入选“福州十大名片”。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御温泉酒店建成并对外营业;大樟溪休闲娱乐中心部分项目已对外营业;弥勒之里理疗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景区周边开办了多家农家饭店。全年全县接待游客93.8万人次,增长38.8%;旅游业总收入2.78亿元,增长43.3%。
乡镇简介
基本情况统计:永泰县2003年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统计,村民委员会(个)乡镇总户数(户)乡镇总人口(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人)乡镇行政区域土地(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公顷)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永泰樟城镇110541306943105464533,永泰嵩口镇20867731205100302429663215,永泰梧桐镇21100893545891151679583561,永泰葛岭镇16481616166700225510893521,永泰城峰镇143806138735816795033360,永泰清凉镇1232721201534401037983656,永泰长庆镇1565232325366251708173102,永泰同安镇238821316181007314314303625,永泰樟洋镇18799532019864911114563766,永泰塘前乡6112344341624942283098,永泰富泉乡9155971062520543242809,永泰岭路乡102207800237051104832780,永泰赤锡乡1526581542545161024592883,永泰伏口乡1029421275936361285963070,永泰盖洋乡10238090223862213682993,永泰东洋乡10222291963271503603013,永泰霞拔乡114502178284264638882830,永泰盘谷乡6216999682052315292997,永泰红星乡8260793362032466263115,永泰白云乡13311613349422210711073356,永泰丹云乡6105641241632594683001乡镇基层区划情况:樟城镇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3.0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0,位于大樟溪和清凉溪汇合处,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5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001_南门居委会、~002_登高居委会、~003_沙浮居委会、~004_杨梅居委会、~005_北门居委会、~201_城关村。嵩口镇面积257.6平方千米人口3.2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1,位于永泰县西南部,地处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闽清五县的结合部,距县城56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001_街道居委会、~201_邹湖村、~202_月阙村、~203_道南村、~204_中山村、~205_芦洋村、~206_下坂村、~207_东坡村、~208_三峰村、~209_际头村、~210_佳洋村、~211_村洋村、~212_月洲村、~213_溪口村、~214_大喜村、~215_里洋村、~216_赤水村、~217_梧埕村、~218_龙湘村、~219_玉湖村、~220_溪湖村。梧桐镇面积169.92平方千米人口3.7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2,位于永泰西南部,距县城33千米。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001_梧桐居委会、~201_盘富村、~202_盘洋村、~203_光荣村、~204_椿萱村、~205_坂埕村、~206_椿阳村、~207_民主村、~208_潼关村、~209_西林村、~210_丘演村、~211_白杜村、~212_三富村、~213_溪北村、~214_圳南村、~215_埔埕村、~216_上埕村、~217_中埕村、~218_明灯村、~219_汤埕村、~220_石尾村、~221_后溪村。葛岭镇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3,位于永泰东部,东邻塘前乡;西连城峰镇;南与岭路乡、莆田市、福清市交界;北与丹云、闽侯南屿接壤,距福州37千米,县城19千米。辖16个村委会:~201_蕉坑村、~202_小洲村、~203_蒲边村、~204_台口村、~205_溪洋村、~206_万石村、~207_东星村、~208_九老村、~209_葛岭村、~210_溪西村、~211_赤壁村、~212_龙村村、~213_立洋村、~214_黄埔村、~215_溪南村、~216_巫洋村。城峰镇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4,位于永泰县城东郊,东接葛岭镇,南连岭路乡,北靠清凉镇,西邻富泉乡。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林场,138个村民小组:~001_城南居委会、~201_龙峰村、~202_里岛村、~203_温泉村、~204_刘岐村、~205_汤洋村、~206_穴利村、~207_凤岭村、~208_会凤星村、~209_力生村、~210_太原村、~211_芋际村、~212_高峰村、~213_石圳村、~214_金沙村。清凉镇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5,位于永泰县城北郊,距县城4.5千米,西接大洋镇,北邻白云乡,西北交红星乡,东临葛岭镇,南接樟城镇。辖12个村委会,142个村民小组:~201_古岸村、~202_乐山村、~203_芹洋村、~204_旗山村、~205_温南村、~206_小田村、~207_北斗村、~208_清凉村、~209_村尾村、~210_渔溪村、~211_岭下村、~212_山田村。长庆镇面积165平方千米人口2.42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6,位于永泰县正西65千米处,东连东洋乡,西接盖洋,南临嵩口,北与闽清县上莲乡接壤。辖15个村委会:~201_梅楼村、~202_中洋村、~203_长庆村、~204_尾洋村、~205_下漈村、~206_上漈村、~207_南尾村、~208_上洋村、~209_福斗村、~210_下埔村、~211_中埔村、~212_岐峰村、~213_岭兜村、~214_莲峰村、~215_先峰村。同安镇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3.27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7,位于永泰县西部,距县城28千米。辖23个村委会:~201_同安村、~202_文漈村、~203_岚口村、~204_云台村、~205_樟坂村、~206_上庄村、~207_丹洋村、~208_官路村、~209_荷洋村、~210_上坊村、~211_新村村、~212_连山村、~213_三捷村、~214_洋尾村、~215_坂头村、~216_洋中村、~217_洋头村、~218_联坪村、~219_占柄村、~220_西安村、~221_红阳村、~222_芹草村、~223_尾林村。大洋镇人口3.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108,位于永泰县西部,距县城32千米。辖18个村委会:~201_大展村、~202_苍霞村、~203_麟阳村、~204_凤洋村、~205_尤乾村、~206_漈尾村、~207_珠洋村、~208_荣兴村、~209_旗东村、~210_霄洋村、~211_康乐村、~212_溪墘村、~213_埔头村、~214_棋杆村、~215_下苏村、~216_明星村、~217_青峰村、~218_七漈村。2004年11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永泰县樟洋镇更名为大洋镇。塘前乡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4929人(2004年)代码350125200,位于永泰东部,与福清、闽侯两县市交界,距县城30千米。辖6个村委会、2个木帆社:~201_大樟村、~202_莒口村、~203_官烈村、~204_赤鲤村、~205_芋坑村、~206_岭头村。富泉乡面积53.97平方千米人口7363人(2004年)代码350125201,位于永泰县城西南7千米处。辖9个村委会:~201_蜚英村、~202_力华村、~203_瑞应村、~204_蜚安村、~205_力星村、~206_芭蕉村、~207_德洋村、~208_下院村、~209_协星村。岭路乡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8320人(2004年)代码350125202,位于永泰县城南部,是永泰、福清、莆田三县市的结合部。辖10个村委会,153个自然村:~201_岭路村、~202_潭后村、~203_凤落村、~204_庄边村、~205_叶洋村、~206_寨下村、~207_对山村、~208_云山村、~209_长坑村、~210_七斗村。赤锡乡面积102.4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203,位于永泰西南部,距县城17千米。辖15个村委会:~201_赤锡村、~202_玉锡村、~203_荷溪村、~204_云岭村、~205_白叶村、~206_石竹村、~207_淡油村、~208_东坑村、~209_蕉坪村、~210_念后村、~211_双桂村、~212_下万村、~213_溪门村、~214_寿山村、~215_石梯村。洑口乡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204,位于永泰县西南部,与德化、仙游两县毗邻。辖10个村委会:~201_吉坑村、~202_紫山村、~203_后亭村、~204_后寨村、~205_双溪村、~206_山寨村、~207_洑口村、~208_祥銮村、~209_梧村村、~210_梅村村。盖洋乡面积120.6平方千米人口9375人(2004年)代码350125205,位于永泰西部,地处泉州、三明、福州3个地区交界处,距县城76千米。辖10个村委会:~201_湖里村、~202_碓头村、~203_奋斗村、~204_盖洋村、~205_前湖村、~206_小洋村、~207_湖头村、~208_石塘村、~209_赤岭村、~210_珠峰村。东洋乡面积49.96平方千米人口9513人(2004年)代码350125206,位于永泰县西北部,距县城56千米。辖10个村委会:~201_茂楼村、~202_西塘村、~203_东洋村、~204_东斗村、~205_仑坪村、~206_周坑村、~207_长畲村、~208_彭洋村、~209_秀岩村、~210_秀峰村。霞拔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1.8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207,位于永泰西北部,距县城45千米,东邻大尖镇;西接东洋乡;南连同安镇;北靠闽清县省璜镇,平均海拔650米。辖11个村委会:~201_霞拔村、~202_长中村、~203_上和村、~204_锦安村、~205_后官村、~206_富洋村、~207_福长村、~208_仁里村、~209_南坑村、~210_下园村、~211_南坪村。盘谷乡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1.0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208,位于永泰县西北部,东与红星乡相连,西南与大洋镇交接,北与闽清县塔庄镇为邻,平均海拔760米。辖6个村委会:~201_福坪村、~202_水尾村、~203_洋里村、~204_官村村、~205_荣阳村、~206_新丰村。红星乡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9700人(2004年)代码350125209,位于永泰县西北部,距县城23千米,东与白云乡接壤;西邻盘谷乡;南与清凉镇毗邻;北与闽清县塔庄镇相连。辖8个村委会:~201_淡洋村、~202_红星村、~203_礼柄村、~204_尧祥村、~205_雁门村、~206_坂尾村、~207_过岭村、~208_西寨村。白云乡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1.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5210,位于永泰县西北部,与闽清、闽侯县接壤,距县城27千米。辖13个村委会:~201_东溪村、~202_樟洋村、~203_北山村、~204_凤漈村、~205_星联村、~206_白云村、~207_蒲溪村、~208_大坪村、~209_陈家村、~210_寨里村、~211_樟江村、~212_岭下村、~213_石岸村。丹云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4249人(2004年)代码350125211,位于永泰县东北部,距县城34千米,东接葛岭镇;西接白云乡;北接闽侯县竹岐乡,平均海拔640米。辖6个村委会:~201_丹云村、~202_下洋村、~203_翠云村、~204_前洋村、~205_赤岸村、~206_溪坪村。
自然环境
地形:永泰县由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早先大规模火山喷发,加之造山运动至今的新构造运动,使全县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间歇上升,构成现代的高峻地势,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以中低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个别达千米左右,山势高亢。不同火山岩岩性抗风化程度的差异,使地形多呈尖峰峭岭,切割强烈,具山陡坡急的特点,仅大樟溪沿岸的侵入岩区和部分火山岩区呈低缓丘陵与山间侵蚀盆地展布。大致上以大樟溪为界,地势上可分为不同的西南和东北两部分:西南部山势高大雄伟,千米山峰连绵不绝,断裂面、深切谷、瀑布壮观。其中洑口赤水至葛岭、塘前的近东西向主体山脉横亘永泰县南部,长约100公里,宽约15公里,海拔高度自西向东起伏下降。东湖尖海拔1681.9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其邻近区域在县内山势最为高大雄伟,群山海拔常在1100~1400米,向北延伸的盖洋、长庆方向山势减缓,海拔由千米以上降至800米左右,向东的赤锡一带山势略缓,海拔常在600米左右。再延东至岭路一带的地势起伏上升,千米山峰连绵再现。沿溪流两侧高差变化大,地形陡峻,奇峰林立,悬崖、突岩、峭壁皆是,局部形似喀斯特小貌。葛岭、塘前一带地势再缓,而后没入福州平原。东北部山势较缓,海拔常在600~800米,点状分布千米孤峰。大洋、同安、丹云、霞拔、白云、东洋、盘谷等地形成阶级侵蚀阶面上的丘陵及山间小盆地,其中以同安——大洋盆地较为平坦开阔,面积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其它山间小盆地面积亦在10~30平方公里。县内山脉水系展布方向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长庆、盖洋、嵩口一带受浦城富岭至永泰嵩口大南北向构造制约,山脊、水系多呈南北展布。洑口——嵩口——赤锡——县城——葛岭受大樟溪深大断裂控制,沿岸山脉多呈北东向、北西向,水系呈网格状,尤其以赤锡为中心,网格状特征最为显著,间距在10~20公里不等。城关、清凉、红星一带受东西向构造影响,常见山脊呈东西向,石柱山、云山地区以破火山口为中心,山脉呈环状阶梯展布(每一阶梯常形成200米左右的环带状壁崖),水系呈放射状等。大樟溪自西向东,深切县中部,形成长廊式谷地,谷地由两岩狭窄丘陵、山间侵蚀小盆地、山前侵蚀阶地组成,其中以城关丘陵侵蚀盆地、嵩口山间小盆地、梧桐丘陵盆地、葛岭山前冲洪积盆地较具规模。面积均在20~30平方公里不等。大樟溪支流计有数十条,多形成狭谷和部分斗状、串珠状小回廊谷地。气候:永泰县,常年平均气温在14.6~20.1摄氏度之间,自大樟溪河谷地向南北两侧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0.6摄氏度,相当于向北推移60公里,其中年平均气温降低0.56摄氏度/100米;6~9月为0.59~0.6摄氏度/100米;1~2月为0.51摄氏度/100米;其他各月为0.53摄底度/100米~0.57摄氏度/100米。但由于地形的影响,虽海拔高相近,气温却有明显不同。如该县西部的嵩口、长庆、梧桐一带的气温比海拔高度低的葛岭、樟城等地还高一些。河谷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以上,其中梧桐、嵩口等地近20摄氏度。低、中山地区在17摄氏度以下,紫山等中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下。梧桐与紫山两地纬度相差很少,而年平均气温却差距达5.5摄氏度。各季节的气温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分布相似,实有“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气温逐月变化基本近于周期性,以1月(或2月)为最低,月平均在5.5~11.0摄氏度。2月以后,气温逐月回升,上升的幅度以4月最大,达4.5摄氏度左右。至7月(或8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0~29.0摄氏度。8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以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摄氏度左右。以樟城和盘谷资料为例,1月为最低值,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0.2摄氏度和6.7摄氏度;7月最为最高值,月平均气温分别为35.5摄氏度和24.40摄氏度(见曲线图)。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就概括了气候上的寒暑所在。永泰县全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之间,溪谷低丘向高山递增。西部的嵩口、长庆、洑口等地在1500毫米以下,1967年嵩口年雨量仅为1012.3毫米,是该县的少雨量地区。东北部的白云、丹云等地,年雨量达1700毫米多。东南部的二楼,年雨量达到1800毫米以上,是该县雨量较多的地区。白云最大年际差值达1536.1毫米;樟城的年际差也达779.1毫米,但多数年份雨量达1200~1800毫米之间。
社会发展
新农村建设:2008年,永泰县完善41个“双百工程”示范村和整治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双百工程”试点村共新建住房863幢,完成造福搬迁139户620人。完成20个行政村通水任务,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初级水利化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254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总里程达739.5千米,总投资2.65亿元。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年度任务450口全部完成;“家园清洁”行动15个乡镇155个村通过验收,嵩口镇被列为全省示范镇。132个行政村村部建设全面完成。新建行政村水泥篮球场17个、体育健身路径15条。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495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006人。城市建设:2008年,永泰县按照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的定位,高起点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路网框架规划和人口用地专项规划,编制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燃气规划、城区住房建设规划。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持续推进,吉祥小区、泰盛名居、永福广场、鸿景家园、北门闽峰小区、建工影剧院等地块开发建设加紧进行。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拆除违规建筑68座、违章搭盖28处;新铺设人行道3305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845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5300平方米;增设县公路收费站至城峰工业区路灯,更新江滨路路灯;组建龙翔客运出租车公司,城区全面布设交通标识,重要路段设置交通减速带。向福永高速公路线路走向规划及工程预可方案已通过审查。
各项改革:2008年,永泰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成绩,绩效评估年度考评成绩位居福州八县(市)第三名。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20个村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国有资产监管、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转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坚持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凡进必考”,公开考录国家公务员2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名、进城教师58名。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依托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人才信息库,出台《永泰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办法》。
人民生活:2008年,永泰县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全面启动。新农合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23.7万人、参保率81.81%。实施省市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就学和生活援助。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使78名患者重见光明。初步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按规定要求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问题,城区学校共接纳农民工子女2613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062个,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229户26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6人,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192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39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10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5元,分别增长24.5%、12.3%。
文教卫生:2008年,永泰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6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部分竣工,15个农村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部完成。被授予“首批福建省读书援助示范县”。以优良成绩通过省、市对县教育督导评估验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省级1项、市级7项、县级21项。永泰三中科技实践活动课题《保护名山室研究》获得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椽板龙、纸狮、虎尊拳、安海拳成功申报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口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完成长庆、盖洋、岭路3所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全面启动免费婚检服务,恢复婚检以来全县婚检率达85%。组队参加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通过了省计生工作年检。
著名景点
城东南塔山公园有烈士墓、联奎塔。盖洋赤岭风雅清幽的闇亭寺景区,千峰耸立,别具特色。白云乡姬岩(鸡岩)浓荫覆翠,云雾缭绕。樟洋棋杆院里村高盖山(名山室)有紫盖峰、龙岭池、飞升台诸胜。葛岭方广岩有天泉阁、玉泉洞、“一片瓦”、脱凡楼等景,为闽山胜地。名胜古迹还有城峰太原滩唐代石刻“清流戏凤”,赤锡溪门桃源洞,岭路青云山青龙瀑布、状元洞、水帘宫、八仙崖、云天石廊、玉女相思岩、鲤鱼潭、神谷、天池(古火山口),塘前小雄溪龙潭瀑布、铺锦滩、莒溪尺五楼,嵩口寿春寺、德星楼、祭门司遗址、林带溪石刻,梧桐教忠寺、岩仑洞、宋状元郑侨墓,樟城重光寺,富泉力华瑞应寺,同安凤凰寺、清凉白鹤仙山、极乐寺,长庆下祭寺(能仁寺)、文昌阁(奎光阁)、龙门石刻。永泰赤壁景区:赤壁景区占地23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已投入4000多万元。赤壁溪贯穿景区全境,共有九十九弯、八十八曲,溪水清澈见底,森林植被完好,瀑布凌空飞泻,奇峰千姿百态,石龙蜿蜒盘旋,石柱直插云霄。景区内有红豆杉、柳杉王、刺桫椤群等珍稀植物,还有山羊、穿山甲、短尾猴等野生动物。赤壁景区目前已开发出千米石龙、百米石柱、赤壁瀑布、珠帘瀑布、野外烧烤场、天然猴观赏园、自然生态观赏区等十大景点和五公里长的赤壁溪漂流项目。其中不惜以高造价修建的千米栈道是福建省景区仅有的风景线。现在,景区正在加紧对天池草原、仙女峰、石走廊的开发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赤壁生态景区位于福州市西面的永泰县境内,闽江南港的大樟溪畔,面溪靠山方圆23平方公里。景区距福州市区仅40公里,紧靠永福省道公路,交通便捷。赤壁潭上悬崖有元末潮洲总管王翰书刻“赤壁”大字,因此而得名。此外,清李拔刻“中流砥柱”,知县三原王钢书刻“峥嵘江表”均完好无损。景区内山峦起伏,奇峰怪石,惟妙惟肖;飞瀑叠泉,溪涧纵横,水碧泉甘;林木葱茏,山花俏丽,鸟鸣蝶舞,呈现着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濑下河滩,古渡石刻,原始梯田,峡谷溪漂,双溪戏猴,云海龙脊,赤壁瀑布,栈道古藤,田园山庄,赤壁天池十大景片更是堪称奇观,故有小黄山之美称。赤壁生态景区已成为我省著名旅游景区之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景区保持了原始粗犷野趣极强的自然风貌,成群结伙的顽猴时常出没,伴随游客,山羊、野兔、穿山甲、狸猫、小浣熊等野生动物穿梭自如。植物生长繁茂,种类多样,有维管束植物多达7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水松、银杏、刺桫椤等就有近20种。目前已正式列为国家级生态藤山林自然保护区及福州农业经济开发区。主要景观:峡谷瀑布、天湖草场、石柱古柏、悬崖峭壁、海豚戏球、板龟吸水、雄狮瀑布、巨蟮入洞、幽谷瀑布、佛光潭、擎天一柱、洗墨崖、大仙桃、无源三叠瀑布等。景区内不仅峰峦叠嶂、树木葱茏,更是飞瀑流泻,溪涧纵横。赤壁溪谷水碧见底,水声潺潺,是一处理想的天然漂流场。赤壁溪谷生态漂流全程历时3小时。乘坐皮艇顺流而漂,忽急忽缓,有惊而无险。既可饱览两岸的原始自然风光,又能体验水中的无穷乐趣,独具特色,实乃是现代都市人郊外休闲活动的理想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