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金寨县地图 >
白塔畈乡地图
白塔畈乡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辖区

马窑村、郑堂村、郭店村、龚店村、项冲村、大山村、大岗村、中心村、龙泉村、凉水井村、刘冲村、白大村、东楼村、楼冲村、灌集村、桥店村、九树村、山茶花村、半个店村、傅河村。

经济发展

“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白塔畈人民在改革大潮的激流中,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呼应大城关,建好东大门”为主题,围绕“稳农﹑强工﹑重教﹑富民”的工作思路,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不停步,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三个文明”全面进步。
农业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在稳定粮油,栗茶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集中配置生产要素,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农”字做文章,主攻特色水产品﹑特色畜禽﹑特色种植业等“三特”农业,念活技术﹑信息﹑销售等“六字”真经,加快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加速了全乡农业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转化,使农业经济年年攀升,2004年实现农业产值达426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8%。
工业经济:“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白塔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制定了盘活主体找商,发挥优势引商,凝聚合力招商,优化服务安商的得力措施,采取“争”﹑“融”﹑“引”﹑“聚”等灵活的方法,共从江苏﹑芜湖﹑浙江﹑湖北﹑河南﹑叶集等地引进外资企业15家,资产总额1650万元,年营业收入4800万元,使全乡工业总产值增至8800万元。2002年河南老板瞄准红砖良好的市场前景,投资90万元,建成九术轮窑后,被白塔畈优越的投资环境所吸引,又投资110万元,改造了白大轮窑厂,使白塔畈红砖年产量达到4000万块,规模位居全县之首。叶集老板于2002年建成业兴石料厂后,又投资250万元建成皖西最大涵管厂,主产不同类型涵管﹑路牙石等预制产品,年产值450万元,实现利税55万元,转移剩余劳力60余人,同时拉动大小10多个石料厂的运转,促进了全乡石材开发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宏春木业公司﹑金山野食品有限公司﹑千吨板栗冷藏加工企业等外资企业正全负荷生产运营,工人忙碌,机声隆隆,勃勃生机。
劳务经济:白塔畈乡一直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战略来抓,突出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转岗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全面提高外出创业者创业能力,突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劳务经济人队伍,促进劳务输出由无序盲流向有序输出转变。充分利用仙花职业初中这块阵地,仅2004年培训农艺工就达1000余人,全乡有组织输出近万人,带回劳务资金6000余万元,不仅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又培养了人才,提高了素质,给全乡经济发展流入了新的活力,白塔畈也被列为六安市农民双向创业试点示范乡镇。

环境

山色风光:临水而眠,开门见山。白塔畈四周山峦起伏,各俱神韵,陡冈岭﹑施家坳﹑天鹅抱蛋﹑海螺山﹑猪头山……城墙般拱卫着这片土地,更增添了万千气象,且给白塔畈人以安全感。在东南部的龚店山区,漫山遍野的栗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道道绿色的屏障。每逢春季,漫步山间小路,绿意满怀,栗花飘香,宛如人行画中。眼见着这一座座山峦,郁郁葱葱,诸不知它们外面坚实腹中空,想当年,为响应毛主席“广挖洞,多集粮”的号召,解放军83562部队秘密在此山间挖了许多深不见底的山洞,现虽己全部封闭,但从洞数之多,进口之大,涉山之广也可窥出此山洞之幽深。
三仙山:在白塔畈南端有一“三仙山”,山上修有一座供奉三位仙姑的“三仙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三位姐妹生日时,方圆几十里善男信女起早摸黑来此敬香,昼夜络绎不绝,为当地一大盛事。登“三仙山”顶,鸟瞰全乡,自东向西呈“川”字形摆列的中心﹑白大﹑仙花三条河流向东滔滔而去。在白大河下游是灌口集水轮泵站,始建于1965年,年提水量700万立方米,灌溉九村一场1.3万亩农田,年增粮食150万公斤。它不仅是白塔畈农业的生命之渠,更是安徽省著名水利工程淠史杭枢纽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资源概况

白塔畈地处山区向畈区过度地带,厚积的山坡9万余亩,肥沃良田近4万亩,清新的水面4000余亩,粮﹑油﹑畜﹑禽﹑栗﹑果﹑茶等农产品十分丰富,加之境内多优质石料﹑矿砂等,为白塔畈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充沛的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集镇建设:开发于一九九七年的马窑中心集镇,坚持走“以地生财,以集养镇,资本运作,市场经营”之路,着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功能日益提升,一座亮化﹑绿化﹑美化的新兴集镇悄然形成。集镇南端,“光慈大道”笔直宽阔,巨龙般伏卧在白塔畈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它是家乡人民为纪念“光慈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礼物,以表达家乡父老对英年早逝的光慈深切怀念,也为新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水利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农业大乡的白塔畈人民自解放初期,就举乡之力,肩挑手提,挖塘建库,开圩挖渠,全乡共有小型水库三座,10亩以上当家塘200余口,大型堰坝近千处,为近四万亩的良田旱涝保收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近年来,为巩固水利成果,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如今步入田边河畔,随处可见的是田方渠直,水畅其流。
交通建设:210省道穿乡而过,宁西铁路擦乡而行,全乡2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砂石公路,阴晴畅通无阻,到组道路率也在80%以上。2004年抢抓村村通工程,己使入村公路——马公路实现了黑色化,铺上了柏油。2005年村道铺油工程将遍地开花,此举不仅使村道等级实现质的飞跃,便民利民,更是优化环境,树立形象,吸引外资,促进发展的富民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社会事业

教育教学:为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乡村一靠内力筹资筹劳,二靠争取省烟草专卖局﹑金陵石化﹑江南铁合集团等大企业大财团的支持,全乡4所中学,19所村完小,校校都有了教学楼。如今,白塔畈楼房最高,设计最新颖,规模最宏大的楼群定是学校。环境育英才,全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升,每年中考全县前10名中均有2—6名是白大学生,每年达到省重点中学分数以上学生都在150人左右,1999高考全省文科状元沈成然就是白塔畈仙花职业中学的学子。在抓基础教育的同时,白塔畈特色办学也小有名气。仙花职业实验学校“两为”办学(即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为‘三农’输出优秀学员),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教育局授予“教学成果奖”﹑“职教职业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并得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的高度评价。白大中心小学抓“环境育人”打出了品牌,先后荣获省级“花园式学校”﹑市级“示范小学”﹑“文明单位”﹑“红领巾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白塔畈也因教育成效显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基础教育先进乡”。
计生卫生: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计生服务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人口出生率始终控制13‰以下,计生工作走在全县前列,2001―2003年连续三年综合考评全县第一名。进一步整合了卫生资源,乡院村室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文广电讯: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农网改造即将结束,用电不仅安全便利,而且稳定价廉,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农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纵深推进,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电讯线路延伸到全乡各个角落,通讯普及率达90%以上等,基本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滴滴汗水染绿了大别山,拳拳赤心映红了映山红。如今勤劳而勇敢的白塔畈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顽强的决心,在这片红色而有希望的土地上,为建设小康生活而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