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河镇地图
燕子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燕子河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名优特产品丰富的亚热带资源宝库。全镇平均海拔200~1100米,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水量1325mm,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落差极大,适宜暖温带、亚热带各类植物生长。现有耕地28900亩,林地35864亩,森林覆盖率87%。山清水秀、蓝天净土,生产的农产品品质独特,天然无污染。盛产茶叶、西洋参、香菇、木耳、薇菜、将军菜、野竹笋、珍珠菜、天麻、高山反季节蔬菜、高山有机稻等土特产品。山势高峻,落差大,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梯级开发出十四座水电站。蕴藏着石英石、白云石、铁矿等矿产,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经济发展
燕子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坚持农业兴镇、工业强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突出招商引资主战略,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3.7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9325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33亿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3万元,财政收入194万元,其中国税92万元,地税86万元,契税16万元。,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额度不断增加。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至08年底,招商引资额突破1.2亿元,其中2008年一年招商引资额就达5045万元,建成了金鸡笼电站、其龙电站、龙门电站、金华宾馆、南街宾馆、燕子河竹业加工厂、华联超市燕子河店、燕子河汽车站、张畈西洋参基地、龙河电站、落龙潭电站、张畈竹制品公司等项目。在招商引资方面,除强化招商引资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外,还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宣传,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落实包保责任制等基础性工作,确保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
革命摇篮
燕子河镇东与霍山接壤,南与湖北英山毗邻,原属霍山西镇,是六霍暴动的重要地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全区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地主土豪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区近万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父子烈士、夫妻烈士、兄弟烈士、师生烈士者甚多。他们的英勇事迹早为后人传颂,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燕子河是皖西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0年燕溪小学(现车站处)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校长徐守西(土塘人)任组长,成员有徐育三(土塘人)、刘仁甫(树林人)、杜小木(长岭人)等数人。1923年,刘仁甫组织领导有千名佃农向当地的封建地主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转庄”斗争,取得了“永不转庄”的永佃权。1927年秋,燕子河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徐育三任支部书记。1929年秋,燕子河党总支部成立,刘仁甫任总支书记,下辖六个村支部,发展党员近百名。1929年春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从六安龙门冲秘密迁至闻家店灵岩寺,组织领导六霍暴动。刘仁甫、徐育三领导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积极参加了农民武装暴动(是整个六霍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军三十二师的支持下,一夜之间攻克了闻家店、董家河、楼房湾、长山冲、燕子河、漫水河等六个地主武装据点,全歼守敌。暴动胜利后,在燕子河闻家店东岳庙成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红三十二师成立后,燕子河的赤卫队被编为该师一○七团,徐育三任团长、汪维裕任党代表。六霍暴动胜利后,燕子河成立了商、罗、英、霍、六五县边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旧址是闻家店东岳庙),下辖11个乡苏维埃和61个村苏维埃。至此,燕子河成为当时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31年3月,皖西北特委和道区苏维埃为了加强对原商、罗、英、霍、六五县边区的领导,在燕子河成立了“五星县苏维埃”政权。(旧址在燕子河老街)。皖西北道区苏维埃主席吴保才兼任“五星县苏维埃”主席,“五星县苏维埃”设有武装部、组织部、工会、农会、共青团、妇联、儿童团等部门。1932年8月,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五星县苏维埃”随红四方面军西撤。1932年秋,敌第四次“围剿”,由于红军主力西去,敌众我寡,根据地沦陷,但全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掘不挠,坚决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燕子河镇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极其光辉灿烂,全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
下辖村部
根据2008年3月10日金寨县政府正式批复燕子河镇村级区划调整的村部有:1、大峡谷村(将原茶铺村和匡畈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匡畈村部;2、麒麟河村(将原转春村和土塘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土塘村部;3、燕溪村(将原燕岩村、树林村和街道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街道居委会;4、闻家店村(将原其龙村、文店村和罗桥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文店村部;5、蔡畈村(将原蔡畈村、花台村和龙门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蔡畈村部;6、烂坳村(将原烂坳村和陈畈村合并成而成),村部设在原烂坳村部;7、方坪村(将原方坪村和朱畈村合并成而成),村部设在原方坪村部;8、凉亭村(将原郑长村、万畈村和凉亭村合并成而成),村部庙在原郑长村部;9、金坪村(将原金坪村和范仓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金坪村部;10、毛河村(将原枣坪村、团山村、老院村和杨畈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枣坪村部;11、金冲村保持原建制不变。12、龙马村(将原张畈乡的龙冲村和马畈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马畈村附近;13、张畈村(将原张畈乡的张畈村、钟山村和王河村合并而成),村部设在原张畈村;14、杨树村(原张畈乡的杨树村),村部设在原杨树村;
集镇开发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兴起,使得燕子河镇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过去燕子河集镇规模不大,品位不高,使得老街道狭窄凌乱,交通十分拥挤,八十年代的集镇模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经商、通行的需要。2004年来,燕子河镇党委政府为改变这一现状,审时度势,本着“扩大集镇规模,少占耕地,少拆建筑,多办实事”的宗旨,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调整规划,整合资源,变颓废荒山为黄金宝地。走“节约挖潜,向荒山坡进军”的路子,构建了集镇A型开发整体框架思路,决定在镇内荒山坡上做出大文章。为扩大集镇规模,总投入资金2430余万元,开发了一条长465米,宽22米的少川大道,架设了一座长30米,高15米,宽11米的跨河大桥,铺设管涵2000余米,整改电力、电信线路、埋设给排水管道及环卫设施等。少川大道可建门面房260间,可吸纳400余人就业,少川大道现已建成门面房100余间。改造了东街,实施了街道美化亮化工程,架设东街路灯20盏,铺设了东街人行道彩砖2000平方米,加快了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燕子河中心客运站正在建设之中,新建了旅游公厕,改造了环卫设施,美化了街道,实现了人车分流。今后逐步实施南街、北街整体开发。
生态乐园
燕子河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境内山清水秀,土壤肥沃。2004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山区自然资源优势,保持青山绿水,打造生态乐园。突出桑、茶、菜,大建新基地,大壮新龙头,大树新品牌,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好路子。在抓好板栗、茶叶、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蚕桑生产,农业种苗、山核桃生产、有机茶培育四大示范基地。通过完善以工补农措施,增加对蚕农的投入,新建了郑长、花台、匡畈、其龙、树林、转春桑园示范片,投入80万元,建成了的300亩蚕桑现代化建设基地。到2005年,全镇年养蚕达1.2万张,成为全县第一蚕桑大镇。采取党员干部入股,党员牵头承包方式,租田50亩,建成了蔡畈农业种苗基地,苦丁茶、枣皮、厚朴、香椿、杜仲等苗树达140万株。镇党委、政府积极创新思路,鼓励科技人员带头开发承包,使得万畈村王寨组600亩野生山核桃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以金燕桑茧丝绸有限公司、金马茶厂、大别山山核桃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分别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办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点燃一盏灯,明亮一大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合肥威科特公司投资300万元在文店、树林、花台、罗桥等村种植百合1000亩。天绿公司投资创办虹鳟鱼特色养殖基地,台商张文华先生投资“猪——沼——菜”生态农业蓄势待发,有机稻生产异军突起、高山蔬菜闻名遐迩,有机食品开始破题,“大别山”牌和“金家寨”牌商标相继注册,山核桃、葛根粉等系列产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