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金寨县地图 >
沙河乡地图
沙河乡相关地区地图:

概况

沙河乡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正处于江淮分水岭,一乡连鄂、豫、皖三省,地跨东经115°22′一-115°30′,北纬31°18′一31°28′,总面积16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余米,乡域地貌特征是“三山夹两河”东与本县斑竹园相连,南与湖北麻城市木子店镇接壤,西与河南费城县长竹园乡相邻,北与本县关庙乡毗邻。现在沙河乡的行政区域由1992年撤区并乡前的沙河、西河2乡合并而成,辖15个行政村,153个居民组,15000余人。党政机关原设在禅堂小街,1998年12月迁到现在的罗坪中心集镇。

旅游资源

沙河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旅游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刘邓大军指挥部遗址恢复保护工作,已进行了前期规划设计。境内的康王寨是国家级天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至今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珍珠黄扬、水杉、大鲵、麝香等珍稀动植物丰富。分布在其主峰附近的三省垴、棋盘石、抗日战场等景观引人入胜。置身于这样一个天然氧吧,看壮观宏伟的日出,听康王寨神奇的传说,真是令人舒畅、催人奋进,位子横河、祝畈、老湾3村交界处的海螺寺始建于明朝中期,后属县境内双河道观的一个分支,经县宗教局批准与响山寺一起开放,该道现在早期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都曾是当地进步组织和共产党人活动聚会的重要场所,其神奇的传说和自然景观至今仍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安徽银杏王坐落在“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千佳村”的楼房村,正处于周维炯故居旁边,被安徽省林业厅以周蜀生为首的专家组多方对比考证,命名为“安徽银杏王”。另外,境内还有花娘寨、黄石寨、牛山河古桥、滴水岩瀑布、龙潭河峡谷、青鱼庙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历史沿革

1941年与跳石、曲尾合并置大石乡,1953年从大石乡析置沙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沙河、东阳、石杠、麻柳、宝顶、石马、南山、安全、分水9个行政村。

特色产业

按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个重点,结合县委、政府建设“三条经济带”和“一体两翼”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乡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党建有亮点,经济有发展,农民有增收”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四大支柱(蔗、茶、林、畜)产业,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赢”,为2020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努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农民得实惠,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围绕龙头企业做基地,围绕市场抓产业的总体思路,对“蔗、茶、林、畜”四大支柱产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和优化。
甘蔗产业上,沙河乡是农业大乡,甘蔗是沙河乡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占全县甘蔗产量的38%,产值是1743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31%,全乡12个村委会(社区)有2个村委会是甘蔗专业村。甘蔗收入是农民所得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乡内经济支柱产业。2006年乡党委政府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产,提高含糖量,建成甘蔗基地4.3万亩(其中甘蔗水浇地1.9万亩),产量13.55万吨,产值达2600万元,比02年增1046万元增长150%。
茶叶产业上,实施无公害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提高品质,注重品牌效应,建成茶园1.9万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8836.3亩),2007年上半年采摘茶叶(鲜叶)1045吨,产值2640万元,比02年增1500万元增长114%。
林业产业上,山区重点发展竹子、泡核桃、生物药材、草果等经济林木,低海拔沿国道、沿小黑江一线,重点发展紫胶、膏桐等经济作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紫胶基地9000多亩,竹材基地2.8万亩,泡核桃1.49万亩,草果1000亩,神衰果1100亩,膏桐5730亩,白花木瓜900亩,烤烟示范种植54亩。完成退耕还林2.09万亩,完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乡区域化特色产业经济逐步形成,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畜牧产业上,着力依靠科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和抓好疫病防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先建成11个冻精供应点,完成大牲畜品种改良408胎,发展养殖大户150户。06年大牲畜存栏6743头,生猪存栏20412头,家禽存栏88765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306万元比02年增946万元,增长262%,畜牧业总产值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2006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达5574万元,比02年增1788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元,比02年增374元,增长40%。

人口卫生情况

有医疗机构19个,其中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8个;卫生技术人员51人,卫生院医务人员34人,病床50张,2007年全乡参合人数21629人(包括低保605人,五保118人,残疾人119人),参合户数5648户,参合率达83.99%。乡、村卫生所的建立,为沙河群众提供了小病在村卫生所,大病进乡卫生院的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经济发展

沙河乡能源和物产丰富,水电、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在近年的招商引资大潮中显出了勃勃生机。引进浙江丽水商人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了牛山河电站,装机总容量7200千瓦;河南怀远、湖北鄂州等地客商在沙河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兴建了慧斌矿业、裕翔矿业、华慧矿业、三利矿业等矿产开发公司,进行铁矿开发。同时,绿色食品、建材、中药材等方面的开发也初见成效。为改变全乡单一的以种粮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形式,沙河乡党委、政府坚定信心,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放手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已成为“全国灵芝第一乡”、“安徽银杏第一乡”,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1元,乡域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招商引资

沙河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积极转变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强化服务,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利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各项产业发展。沙河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松脂、烤烟、纸竹等优势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