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金寨县地图 >
槐树湾乡地图
槐树湾乡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辖区

槐树湾村查坪村兴田村板棚村响潭村佛岭村板堰村万冲村白岭村响山寺村祝冲村硖口村大桥村杨桥村代岭村双石村两湾村上码头村长冲村

交通通讯

槐树湾乡水旱交通便利。县道金碑公路纵贯全乡,直接经过8个村,境内全长18公里,到达县城梅山只需45分钟。航运畅通,境内有上码头、高庙、槐湾、胡店等固定码头,乡内有3艘客船和5艘货船以及150余只自用船,客货出入乡境十分方便。响山寺至上码头乡级公路已改造成水泥路,水陆互通。全乡村村通公路,通村部的公路2005年改造成水泥路。75%村民组通公路,晴雨通车里程56公里。沪汉蓉铁路和合武高速公路途经乡境,交通更加便利。槐树湾通讯便捷。境内建有移动通讯机站一处、联通通讯机站三处,无线通讯覆盖率90%.有18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000余门。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3347男11940女11407家庭户户数6894家庭户总人口(总)23294家庭户男11895家庭户女113990-14岁(总)56000-14岁男30690-14岁女253115-64岁(总)1634515-64岁男820415-64岁女814165岁及以上(总)140265岁及以上男66765岁及以上女7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184

基础建设

槐树湾乡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育事业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现有2所初中、11所完全小学、9个单班小学。其中希望中学1所、希望小学5所,教学布局正逐步规范,教育教学环境在逐步改善。在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3460人,其中中学生1331人,小学生21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向纵深迈进。毕业生中10%以上考取县以上重点高级中学,60%以上就读普通高中。师德建设持续加强,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詹治璧;青少年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涌现出“全国十佳少年”熊俊峰。槐树湾乡地质构造复杂,矿藏储量远景甚佳。板堰村龚家湾和祝冲村黑堰的铁铅锌矿蕴藏量大,玉石山石英品位较高,花岗石、大理石矿藏丰富,均极具开发价值。乡镇企业起步虽晚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大。目前主要是依托资源发展资源开发型企业。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了燕子岩、大桥和兴田电站,利用富饶的毛竹资源引资兴办了查坪竹制品办工厂。另外吴家高山蒸笼、胡店臭豆干、瞿塘湾土纸生产历史悠久,传统工艺,市场俏销。集镇规模逐步壮大,发展日新月异。境内已形成槐树湾、响山寺和双石三个中心集镇以及数十个人口聚居区。集镇人口8000余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

旅游环境

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库区内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显自然美妙;古城遗址中古墓群、古战场,文化积淀,催人浮想联翩;将军故乡、名人故里,一代风流,可歌可泣,鼓舞人心。另有棋盘石、张公山、蔚迟山、梳妆台、金龟出水、神龟探海等名胜,惟妙惟肖,造化神韵。其中以响山寺为中心的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响山古寺是全县佛教中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0年),历经兴衰,香火弥盛。相传建寺之时“四周地动山响,昼夜不息”,现寺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每年春秋两届庙会人山人海,商贾云集。庙内现存有各个历史时期重修庙宇的碑记。曾被日寇焚烧的古银杏,改革开放后突然萌发,现又枝繁叶茂,唯树干焚痕犹在,成为日本法西斯罪行历史见证。寺后拾阶而上,即为原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战名将廖磊的墓地,蒋介石、于右任、林森等国民党要人题赠挽联巨型碑刻林立墓前。后山是宋代古墓群,宋氏居多,有宋朝三品官员墓、王明先祖墓群。寺旁是老红军、毛泽东的炊事员李开文的故居和墓地,李开文中晚年生活和工作于此,一生清廉俭朴。响山寺东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皮定均将军陈列室以及皮定均将军子女捐资兴建的定均图书馆,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经济发展

扶贫工程:槐树湾是金寨县重点扶贫乡,是各级领导倾情关注的地方。由于槐树湾乡集老区、库区、高寒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身,且贫困面大、贫困度深,引起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朱成林同志从任六安地委书记起长期联系槐树湾乡,17次到槐树湾乡指导扶贫工作。回良玉同志在任安徽省委书记期间也多次来此调研指导。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也亲临视察并与农民党员座谈。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这里的人民,先后实施了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工程、“451”科技扶贫工程、危草房改造工程、渔业富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通达工程等。贫困人口1996年为2600户11527人,占总人口的41%。2005年下降到1299户5094人,占总人口的19.2%。乡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村综合生产力持续增强。
农业:槐树湾乡是传统农业大乡。乡境处于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多寒潮,夏多暴雨,有梅雨季节,年均无霜期228天左右,适宜农林等多种植物生长。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1500多种,有百年以上古树400余株;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400多种。有香獐、野猪、画眉等稀兽珍禽。盛产100余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中药材。蚕桑、板栗、茶叶、菌药是传统支柱产业。其中,养蚕历史悠久,通过大力推广方格簇和育71-1桑树新品种,已实现“二次创业”,年养蚕5000盒以上,年产蚕茧200吨左右;万亩板栗带初步形成,年产板栗900吨左右;年产干茶50吨,种植天麻5万窑、茯苓3万窑、木耳50万棒。
水产:槐树湾是“皖西水产养殖第一乡”,拥有广阔的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境内库湾众多,有可养水面2.1万亩,库区农民人均可占有1.7亩,且达到可直接饮用水标准。已发展常规网箱1.2万只,主养花白鲢,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近年来大力发展小体积精养网箱,主养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出口美国,填补了全省水产品出口空白。组建了养鱼科技协会,成立了利民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4个养殖基地,规模突破100万公斤并逐年扩大。同时拦网库湾兴起,全乡已建成拦网库湾18处5000余亩。槐树湾乡鱼产品已经过无公害和绿色认证,注册了“天堂湾”品牌。随着规模的日趋壮大,产业链条的延伸凸显美好前景。“上码头”西瓜驰名皖西。槐树湾乡独特的库区小气候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质土壤,使库区生长的西瓜独具风味。槐树湾乡坚持无公害生产标准,注册了“上码头”西瓜品牌。“上码头”品牌西瓜由过去的50户100亩发展到目前的1000户2000亩。油茶渐成新的支柱产业。槐树湾乡油茶资源蕴藏量丰富,现有油茶园1.2万亩,遍布高寒山区。近年槐树湾乡把油茶作为促进高寒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着力实施低产园改造,大力推进品种改良,油茶园面积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递增,并注册了“玉石山油茶”品牌。
劳务:槐树湾是劳务输出大乡。乡党委政府积极促进富余劳动力“双向创业”,全乡年劳务输出82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大中城市和温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已实现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有的进入了高新技术领域。劳务输出成为全乡加速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其中年收入逾百万元的有20余人。有成之士纷纷回乡创业,槐树湾集镇新街被称为“劳务输出人员回乡创业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