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武威市地图 > 凉州区地图 >
金沙乡地图
金沙乡相关地区地图:

江西省金沙乡

特色产业:金沙乡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全乡总人口16560人。果业是该乡近几年兴起的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外资、利用各界银行贷款,大搞红壤开发工程、开发荒山、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梨树,兼有桃树、柑桔、葡萄等。全乡果树种植总面积近5000亩,从而使果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又一大支柱产业。果农自发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农产品流通组织――果业合作社,主要是果业中的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果业产业效益。
经济发展:乡办企业主要有传统的爆竹生产业、红石开发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业等。全乡工业总产值为9032万元(1998年官方统计数据,编者注),为建乡初期的15倍。全乡财政收入63。5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671元,目前,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均已进入普通农民家庭。金沙乡已经撤消,原行政区域并入滨江乡。1998年,全乡财政收入63。5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671元,与1995年同期对比,财政收入增长58%;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77%,目前,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均已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全乡综合治理成绩显著,各种纠纷调解成功率为100%。

福建省金沙乡

福建省金沙乡位于闽清县境西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白樟、白中、池园、雄江接壤,西与尤溪县交界。面积114.82平方公里,耕地18667亩。辖1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有3252户,136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0人。乡政府驻地鹤垱村,距县城23公里。
景色秀美的金沙溪:金沙溪自西而东横贯其境。乡内除沿溪8个村庄较为平坦外,其余多高山峻岭,因而溪涧纵横,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利于梯级开发。50年代中期以来,县、乡、村沿金沙溪上、中、下游兴建21座水电站,总装机8164千瓦,年发电量2851.53万千瓦时。其中县属三港溪电站总装机3140千瓦,乡属金沙溪一级电站装机800千瓦,还有省、县、乡、村四级投资兴建的巫岭全省最高水头(412米)的调峰水电站,可装机1200千瓦,已装800千瓦。
农产以稻谷为主,也种甘薯:1987年粮食产量7459吨,农业总产值744.82万元。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蕉芋等。水果以柑桔、桃李为主,也种有橄榄、柿。县在璜溪辟有千亩柑桔场,年产233.5吨。山地面积11.4万亩,其中杉11127亩,马尾松39236亩,竹6935亩,油茶2061亩。乡办金沙万亩林场已陆续进入采伐期。全乡木材年采伐量4510立方米,毛竹1万根,篙竹5万根。
矿产资源方面:鹤垱、广丰、下林等周围山地黄壤土中蕴藏丰富的铁砂,故乡名金沙。清光绪间当地就有人引水洗砂,建土高炉炼铁,年产生铁百余吨,销售邻近诸县市。70年代因防水土流失而停产。境内古洋至浪汤洋的山脉蕴藏石英,云际村有泥炭煤。
工业方面:乡办企业有农机修配厂、石英矿、竹编厂、家具厂、塑料厂、电瓷厂、铁合金厂、缝衣社和建筑公司等13家;村办集体、联合体、个体企业221家。1987年乡村企业总收入492万元。
交通方面:福宁公路沿金沙溪穿越乡境,各村都有简易公路相通。金沙街是县内一条古街,50年代前街长250米,宽2米,店屋20多间。50年代后建成的新街,长500多米,宽11米,两旁有砖混土木结构店屋86间。
教育方面:乡境前清办有云龙书院,后设云龙学堂、金沙小学。1987年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6所,学生2518人;文化站1个,乡村剧场4座,电影队1个;乡有中心医院,村村办卫生所。金沙也是侨乡。1988年华侨张道赏父子曾捐资44万元建造金沙中学教学楼。

广西省金沙乡

广西自治区金沙乡位于平果县东南部,总面积60.9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委,37个村民小组1633户8900多人;金沙乡属移民新乡,异地安置工作始于1994年,1997年得到广州市和玉林市帮扶兴建金沙异地开发区,原称四塘扶贫开发区。1998年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乡至今。
地理情况:金沙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多雨干湿交替明显,为土岭丘陵地形,土壤类型为砂页岩风化而成的黄红壤,土层深厚,宜种植林果,濑江河流经该乡境内约15公里长,因水位落差大,已有两个民营水电站项目在建。交通便利,距324国道线9.8公里,离县城32公里,城乡已通三级油路,各村屯之间已通四级路,目前,全乡拥有集体企业2个,其中茶厂年创产值35万元,水厂年创产值42万元。
资源丰富:金沙乡利用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龙眼、葡萄、密梨、甜杨桃、破布果、茶叶、剑麻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渔业、牧业,积极引进优质桃、"小京生"花生、良种甘蔗、八角、桑树、龙井茶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乡水果种植面积达7958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298亩,年产量25万公斤;龙眼种植面积2810亩,投产810亩,年产量20.3万公斤;良种甘蔗面积达8254亩,年进厂原料蔗2.56万吨,产值422.4万元;福云6号、凌云白毫茶种植面积达1260亩,年产茶青15万公斤。国民生产总值3475.8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301.5万元,移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524元提高到现在的1056元,财政收入55万元。利用广州市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全乡共安置了来自本县城关、新安、坡造、太平、耶圩、堆圩、果化、旧城、海城等9个乡(镇)贫困石山区贫困农户1341户6700人。2002年又在广州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投资160万元新建那弄移民新村,安置果化镇灾民100户426人。新村占地1.2万平方米,建成100套两室一厅住房,配套沼气池、厨房、天井、猪牛栏。户均住房面积86平方米,生产性用地户均16亩,水、电、路实现"三通",成为百色市异地安置工程的成功典范。
社会情况:金沙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修通了环山路183公里,屯级路41公里,建成5跨度金沙大桥一座,修成贯通全乡四级路25公里,建成柏油路1条9.8公里;建有抽水站3座,铺设水管网路1.69万米;架接输电线路30公里,99%农户完成农网改造;安装8套闭路电视;乡府驻地和附近居民点开通了程控电话,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用上卫生水的目标。建成钢混结构平顶移民房1450间,户均住房面积32m2;建成6个教学点,有33名教师666名学生;每个村都建有钢混水泥平顶办公用房各150m2;乡府所在地建有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座;建成卫生室8间304m2,配有6名医生、护士,各种医疗设备不断得到完善,全乡7个村均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乡80%以上的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甘肃省金沙乡

甘肃省金沙乡地处城区西北郊,乡域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405亩。辖9个行政村,即:于家庄、郭家庄、金沙、水坑、中沟、朱庄、赵家磨、李家磨、吴府村,下设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109人。乡政府驻金沙村。金沙乡地处城郊,是市区内各类新鲜优质蔬菜重要产区,尤其是金沙的白菜、萝卜在武威久负盛名,有“白菜、萝卜之乡”的美称。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073万元,财政收入19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0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6元。有中小学校10所,在校学生2253人。有卫生院1处。乡境内有凉州佛教文化圣地“海藏寺”、空军第五飞行学院。
经济发展:以建筑建材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金沙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以金沙建筑公司为龙头,10个砖瓦厂为骨干,以面粉、皮革、大豆加工为辅助的乡镇企业体系。规模既注重数量扩,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又注重质量提高。全乡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423户,鸡存栏数达到119000只,引进肉狗养殖业项目1个。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建立了以露地蔬菜为主的科技点片3个,以日光温室经济作为为主的科技园区1个。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需要,金沙乡提出: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两个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发挥区位优势,确保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特色产业:走进武威城区北郊3公里处的金沙乡,在郭庄村二组郭天虎和郭天河的养牛场,“我养牛近3年了,以前的牛场小,只能存栏五六十头牛,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投资近13万元,在离居住地较远的沙滩地上修建了一座能存栏180头的规模养牛场。”郭天虎介绍说说。在金沙乡于庄村二组的沙滩地上,占地约10亩的天祥养猪场已完成猪舍建设,天池养猪场和于智养殖示范小区。“于智养殖示范小区由该村村民于智投资建设。该养殖小区计划建成百头牛场1个,千头猪场1个,千只羊场1个,总投资400万元,总占地面积30亩。该养殖小区建成后,年育肥猪1000头以上,牛300头以上,羊1000只以上,年经济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金沙乡东边朱庄村发展百亩拱形日光温室示范点,人均耕地只有1亩的朱庄村四组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的势头强劲,该组群众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从传统的小麦、玉米间套粮食种植模式转化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模式,从2006年起该村新建日光温室43座,已全部扣棚定植投入生产,基本达到了“户均一座棚”的目的。

黑龙省金沙乡

黑龙江省金沙乡隶属桦南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西与佳木斯市相连,北与桦川县毗邻。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
名字起源:因河底多沙,沙质细,呈黄色,故称“金沙河”。后将地名简化为“金沙”。清末民初,先后隶属依兰府和依兰县。中华民国时期,隶属依兰县第三区。东北沦陷后,初属依兰县太平镇保后设金沙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3月划归新设置的依东县,隶属金沙河区管辖。1948年6月,撤销依东县,划归桦南县管辖,1950年7月改为第三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金沙河乡。1958年4月,将来财河、明义两个乡并人,同年9月改称金沙河人民公社。1966年1月,将东部地区划出,增设明义公社。1969年后简称金沙公社。1984年4月,改为金沙乡。
地理情况:金沙乡辖境西南部为平原,东北部为丘陵山区。全乡总面积237.6平方公里,向日葵耕地面积10.4万亩。在全乡农作物中,向日葵、甜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占1/3。乡办工业有铁木加工、米面加工厂等,1992年乡办企业总产值1212万元。全乡共辖红丰、红城、红权、红山、红新、前金沙、后金沙、东民主、西民主、工农、治山、南岗、长征、卫东、新建、金种、西十大户等17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1.7万人,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
乡政府驻地红丰村: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乡红丰村党支部从致富农民出发,全面整合党组织和农村经济资源,积极发挥党组织在村农机股份合作中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村经济的大发展。目前,村农机合作社成员由成立初的72户发展到332户,固定资产由12万元增长到142万元。红丰村现有人口1246人,耕地面积9980亩,支部有党员18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农村“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对农村基层干部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2000年,这个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研究决定,把实行农技合作推进集约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为依托,合作为载体,致富为目的,利用村集体原有的农机车队统一作业,实行连片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当年,村党支部带领3名党员、72户农民,按照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创建了红丰村农机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终目标,从种到收实行“一条龙”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种田难、卖粮难等问题。2004年,合作社种大豆3200亩、玉米700亩、甜菜300亩、烤烟300亩,在受灾的情况下,入社会员仅种植业人均增收350元。有了合作社这一载体,村党支部有了新抓手。为了推进农业标准化,合作社根据农时,按照栽培技术要点,统一要求,精心管理,全程进行科学种植。入股农户不再为种地操心,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村党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业及三、三产业。对外输出劳务100余人,增收40万以上。80户股民从事了养殖业,17户农民组成烤烟经济联合体,年收入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