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镇地图
文星镇相关地区地图:
- 金城镇地图
- 新政镇地图
- 马鞍镇地图
- 永乐镇地图
- 日兴镇地图
- 土门镇地图
- 复兴镇地图
- 观紫镇地图
- 先锋镇地图
- 三蛟镇地图
- 回春镇地图
- 柳垭镇地图
- 义路镇地图
- 立山镇地图
- 三河镇地图
- 瓦子镇地图
- 大寅镇地图
- 二道镇地图
- 赛金镇地图
- 丁字桥镇地图
- 大仪镇地图
- 张公镇地图
- 五福镇地图
- 周河镇地图
- 杨桥镇地图
- 保平镇地图
- 文星镇地图
- 双胜镇地图
- 度门镇地图
- 老木乡地图
- 檬垭乡地图
- 铜鼓乡地图
- 中坝乡地图
- 双盘乡地图
- 凤仪乡地图
- 双庆乡地图
- 大风乡地图
- 福临乡地图
- 来仪乡地图
- 碧泉乡地图
- 乐兴乡地图
- 石佛乡地图
- 思德乡地图
- 秋垭乡地图
- 大罗乡地图
- 义门乡地图
- 合作乡地图
- 阳通乡地图
- 茶房乡地图
- 龙桥乡地图
- 板桥乡地图
- 永光乡地图
- 炬光乡地图
- 九龙乡地图
- 芭蕉乡地图
- 灯塔乡地图
- 武棚乡地图
- 柴井乡地图
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
区位概况:该镇位于湘江东支东岸,距长沙72千米,距岳阳市区96千米。北与白泥湖、石塘、湘临乡毗连,东、南面与长康、袁家铺两乡镇接壤,西抵湘江东支与鹤龙湖镇隔江相望。南北最长处约7.3千米,海拔高度40米。东西最宽处约4.9千米,截止2003年底,面积30平方千米。历史沿革:该镇作为县城,始于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由知县李植自赤竹城迁此,地名瓦碎潭。该镇域明初隶归政乡,设二坊;清初隶19都;咸丰年间为附城局城区乡;民国25年建为中心镇。1949年称城关区;1951年8月建为区级镇,直隶县,辖3个居委会和城郊的附城乡;1958年9月建“八一人民公社,后称城关公社,辖6个生产大队、37个生产队;1961年恢复镇建制,辖城区的9个居委会和郊区6个生产大队;1981年11月于郊区建公社级农业办事处,专辖郊区6个生产大队;1992年撤销农业办事处,并入城关镇;1995年撤区并乡时改名文星镇。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1998年后改,曾为城关镇)。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1369年(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民国初年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1952年属湘潭专署,1964年属岳阳专署。1966年,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改市)。1986年,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行政区划:文星镇下辖村:望滨村高岭村东湖村黄金村长岭村向阳村粟塘村白沙村
社会事业:2008年底,左文襄公祠主体建筑修缮工程在湘阴县城文星镇竣工。左宗棠系晚清著名爱国将领,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左文襄公祠是清朝为彰显左宗棠功绩而专建的,2008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为砖木石结构,由三组硬山式殿宇和边廊组成,即前照壁和前厅、后寝(设左宗棠牌位佛龛)及东西附院组成,为祠的主体建筑。该修缮工程是2005年1月正式动工的,总占地1.6万平方米,以恢复其晚清时期的规模和风貌。
文化教育:该镇城南中学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地方方言:语言湘阴的方言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四个方言片,一个方言岛。县城文星镇属湘方言的新湘语区。自五代至明清,江西人陆续迁居湘阴,故县城方言较多赣语因素,与南昌语相似。南湖小处,系1954年从沅江县划属湘阴,基本上是益阳方言。城南、岭北、新泉、浩河小片,属长沙方言。杨林寨乡系柘溪水库区移民居地,其语言属湘方言娄邵片。现在的年轻人都能说普通话。
人口数据:2003年底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8580男39104女39476家庭户户数25423家庭户总人口(总)77387家庭户男38534家庭户女388530-14岁(总)161620-14岁男84700-14岁女769215-64岁(总)5702415-64岁男2796915-64岁女2905565岁及以上(总)539465岁及以上男266565岁及以上女272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8593
四川省罗江县文星镇
区位概况:文星镇位于四川省罗江县以北,距县城10公里,与罗江县的金山镇、略坪镇、万安镇及安县的宝林镇、清泉乡接壤。全镇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14370人。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025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206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57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5878.25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21元。人文概况:2006年4月,文星镇更名为调元镇,因清代才子李调元“叔侄一门四进士,弟兄两院三翰林”而得名。2007年,该镇以旅游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根据鹡鸰古镇调元文化旅游开发理念规划蓝本,一是筹措资金170万元实施了鹡鸰古镇的仿古打造,形成了有吉祥文化特色的古镇风貌,具体完成了莲花街立面仿古、烽火台、仿古城墙修建、泞水河堤改造、李调元故里牌坊建设等工程;二是筹措资金对调元文化旅游景点沿线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三是筹措资金完善了醒园仿古打造,提升了调元文化品位;四是鹡鸰寺被德阳市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是成功举办了李调元故里文化节系列活动。2007年,到该镇观光旅游的人数比上年增长了20%以上。
四川省仪陇县文星镇
区位概况:仪陇县辖乡。原名龙凤场,1940年改乡,1980年更名文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34.2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龙马场、龙家沟、天星寨、绿水河、肖家桥、高龙山、大石桥、寒包垭、文家梁、刘家沟、金羊庙、耸峰山、西禅寒、邓家坝、熊家庙、鹅山寨16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铁木加工厂、农机厂、酿酒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棉花、油菜籽、烟叶。养殖猪、蚕、家禽等。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410男8801女7609家庭户户数4755家庭户总人口(总)16350家庭户男8751家庭户女75990-14岁(总)43540-14岁男23330-14岁女202115-64岁(总)1099315-64岁男592015-64岁女507365岁及以上(总)106365岁及以上男54865岁及以上女5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315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镇
基本情况:文星镇地处铜锣山脚,位于大竹县城东南39公里处,东邻杨通乡,南接神合乡,西连邻水的新镇乡,北与金鸡乡、童家乡接壤,竹石路、观文路、文神路三条公路在此交汇。全镇面积49.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23656亩(其中:田13465亩,土10191亩);辖11个村、9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和4个街道小组,8169户、26137人;23个党支部,850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1个、农村党员601名)。村村通公路。2006年,全镇GDP实现156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61元,比去年人平增加301元;计划生育率达92.9%;人口自然增长率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39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3571吨。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夯实基础求发展,优化结构促增收,狠抓教育强素质,构建和谐保稳定。奋斗目标:(一)建成全县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二)建成全县优质禽蛋生产基地;(三)建成全县公路建设示范乡镇;(四)建成全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五)建成全县省级文明卫生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