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地图
漳浦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文化名人
蔡新:漳浦县下布人。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翌年,授翰林编修。当时,乾隆皇帝想考察词臣的学问根底,命他们每日呈上经、史讲义,要求各抒己见。蔡新所上讲义,很有见解,由此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九年,朝廷要从翰林中考选监察御史,蔡新经考试名列第一,但他不去。乾隆十八年(1753年),蔡新母年事已高,他请求返乡省亲获准,后又请求在家奉养母亲终年。偏偏这时接到谕旨,要他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之职,他上疏恳切陈辞,说他自小没父亲,是寡母教养成人的,应报母恩。这话感动了乾隆皇帝,下诏:并不是马上令你来就职,可以日后再来。由此,蔡新就安下心来侍奉老母,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乾隆皇帝经常将自己御制诗文派专使送令蔡新阅看,并时不时颁赐礼物给蔡新。蔡新直到老母过世后才上京复职,以后几年间,皇帝对他信任宠爱加倍。他历任刑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后又改授礼部尚书,兼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直到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因他年事已高,特准他可以骑马入紫禁城。乾隆四十九年,蔡新已是七十八岁高龄,他要求告老还乡,乾隆皇帝一再挽留,说:“明年正月举行千叟宴,二月临辟雍讲学,都是盛典,待典礼完毕,你再回去吧。”,第二年年辟雍讲学之时,乾隆皇帝按例亲临太学,蔡新以大学士统领国子监,坐讲《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有几百人参加。乾隆皇帝且为他赋《临雍》诗,表达了将他看为兄弟一般的感情。因为蔡新比乾隆大四岁。可见他们君臣之间情谊之深。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土,崇祯三年(1630)四月任右中允,以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被谪戍广西,福王宋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失败,又与郑芝龙等拥立唐王朱隆武,官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抗清,至婺源为清兵所俘,顺治三年(1646)被杀于南京大中桥。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黄道周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历劲遒,行、草、真、求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宋牵《漫堂书画跋》称“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清王文治称其:“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钟(繇)、王(羲之)。”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夺超妙,深得二王(羲之、献之)神髓”。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治台名将”蓝廷珍(一六六三至一七二九),字荆璞,漳浦县湖西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上书自荐,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蓝廷珍对台湾的治理和开拓,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远见的建议和措施,对台湾的历史发展生成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了他在事关中国领土问题上的政治眼光和从政能力,从而确定了他在台湾历史上的地位。清初,台湾大量山地尚未开发。清廷统一台湾后,对台湾的地位尚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认识。在朝廷内,曾就台湾弃留问题展开一场争论。一些糊徐朝臣主张"守澎去台",遭到施琅等官员的坚决反对。经过争论,清政府决定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但是有关台湾治理问题的看法仍不一致。台湾局势平定后,闽浙总督满保以山地土番难治为由,把山地划为"弃土",下檄文划界迁民,禁止出入。对此,蓝廷珍坚决反对。他反复上书满保,力主积极开拓山地。他说:"人无良匪,教化则驯﹔地无美恶,经理则善。莫如添兵设防,广听开垦,地利尽,人力齐,鹦鸣狗吠相闻,而彻乎山中,虽有盗贼,将无捕逃之薮。何必因噎废食,乃为全身远害哉?"谈到"划沿山之界,禁出入"之弊端,蓝廷珍更是感慨陈词,历数其六条"可虑"之处,呼吁不可随便抛弃台湾一寸土地。他说:"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令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过此再四、五十年,连内山山后野番不到之境,皆将为良田美宅,万万不可遏抑。"蓝廷珍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满保的采纳,取消了划界迁民的计划,并上奏朝廷增设行政区字段,雍正元年,台湾增设彰化县、淡水厅和澎湖厅。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朝廷监于征战郑氏政权和朱一贵义军,都先驻军澎湖,再进兵台湾,拟议将台湾总兵官移驻澎湖,台湾只设陆路副将。"廷珍以为不可,上书论?quot;。他说:"若果台镇移澎,则海疆危若累卵……以澎湖总兵控制台湾,犹执牛尾一毛,欲制全牛,虽有孟贲之力无所用之,何异弃台湾乎?台湾一去,漳、泉先害,闽、浙、江、广俱各寝会不宁,即山左、辽阳皆有边息。廷珍无识,以为此土万不可委去,若遵部议而行,必误封疆。"清廷认为蓝廷珍"语可多采",取消了移驻总兵之议。清初台湾地方未靖,治安比较乱。蓝廷珍的治理办法是:实行保甲制度,加强乡政建设﹔实行团练制度,加强防务建设。他在台湾、凤山、诸罗等县设大乡总四名,乡长二十六名。乡长由品行端正、干练勤谨、家资殷富的人担任。每乡配游兵数人,供奔走使令之役。一家有盗,则周边协力堵截擒获。大乡总统辖数个乡长,负责督查。乡长如有失职,大乡总不报者同罪。乡长三次不能破案者革职,三年没有过失者量行擢用。防务方面,台湾、凤山、诸罗各编练乡壮五百名,县丞巡检各编练乡壮三百名。"无事则散之陇亩,有役则修我戈予,乡自为守,人自为兵,此万全之道也。",篮廷珍还亲自组织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他率领官兵开垦了"蓝兴堡"(今台中县太平乡、大雅乡、鸟日乡和台中市区一带),成为台湾开发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官垦之一。蓝廷珍一生二十四次受朝廷赏赐。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雍正二年晋京冕驾,雍正帝赐他到马兰峪谒景陵。雍正七年卒于任所。故后赠太子少保,全礼祭莽,缢号襄毅。其子蓝日宠,官铜山营参将,孙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蓝廷珍在漳浦县湖西乡的故居--蓝提督府第,至今由其后裔居住保管。阮蔡文:和平使者,字子章,号鹤石,福建漳浦县人。其父在江西做生意,于是随父徙居在江西南昌。11岁时文章就已写得相当不错,并且性格刚毅,臂力过人,喜爱舞弄刀枪剑戟,邻里的小孩都害怕他。13岁时因文章颇优而补为诸生,成为县学学生。这时家道中落,阮蔡文只好随父耕种。他的父亲也粗通文墨,从市场上以廉价购来被虫蛀坏的书,教他继续读书。阮蔡文书读得很艰苦,经常是一边劳作,一边读书。有时冬天没有棉衣,他就用斧头砍上几百斤的树根,围起来而读书。其父死后,为了赡养母亲,阮蔡文就以教村里的儿童为生。24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以后又参加了几次,皆不中。科举考试虽不顺利,但他却留心经世,有经世致用之心。凡他所到过的南北山川呃塞险易,沿海岛屿,以及东南部诸少数民族的情况,莫不在他胸中了然。齐语、楚语、吴语、越语、闽语、粤语等各地方言,以及苗族、瑶族少数民族语言,他只要入其乡便很快学会,而且声调语音惟妙惟肖,没有人能分辨出来。阮蔡文的一个族叔阮钦当时任台州副将,于是他前去投靠,任为书记。没过多久,其母病逝,阮蔡文扶柩回到家乡漳浦。当时漳浦县令陈汝咸正举办讲经大会,每月两期,阮蔡文回到漳浦后即前去参加。在讲经大会上,阮蔡文高论古人的治乱得失,救时急务,受到当地文人学士的交口称赞。康熙四十五年(1706),阮蔡文前往京城读书,三年后回到家乡,受当时的福建巡抚张伯行所邀请,进鳌峰书院讲程朱理学,并且编纂先儒之书。第二年,漳浦、泉州发生大饥荒,阮蔡文倾囊救助在乡的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海盗陈尚义有归降之意,但尤犹豫不决,只派遣其部下赴兵部请降。当时陈汝咸为御史,奏请皇帝愿前去招降,并推荐阮蔡文随同前往。到了登莱,他们径直上海盗船,见到陈尚义,阮蔡文示以威信,陈说利害,最终使陈尚义接受纳降。由于此事,阮蔡文被康熙帝召见,康熙问他:“你一介书生,此行又很艰苦,你是否感到很害怕?”阮蔡文回答说:“我仰仗皇上的威灵,顽梗革面,没什么可害怕的。”然后康熙又询问了一些海上事宜,阮蔡文都回答的非常清楚详细。于是因功被授予知府,还没上任又改授为厦门水师中营参将。第二年,调任为台湾北路营参将。台湾诸罗县知县周钟瑄,是一个非常廉洁严厉的官员,他与阮蔡文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在与阮蔡文相处共事的时候,能和衷共济,相互支持。阮蔡文和他一起,整饬吏治,约束官兵,安抚番黎,并捐出银两建学校,废除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陋规。他们躬历沿海一带,增置要害营汛。台湾北路一带方圆千里,半线(今彰化县)以北地区,汉族移民较少,而当地少数民族较多。大肚、牛骂(今台中县境内)、吞霄(今苗栗县内)、竹堑(今新竹县境内)诸地方,山川险恶,水土极差。南炭(今桃园县境内)、淡水(今基隆市)穷年阴雾,极少有放晴的时候。这里因产硫磺,所以总是毒气弥漫,气味难闻,是郑成功投放有罪之人的地方。直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这里才开始设淡水防兵,戍卒多病死,能生还的不到三分之一,巡哨更是从来也不去这里。阮蔡文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计前往,他的随从部属坚决反对,痛哭流涕地劝阻他。阮蔡文却回答说:“台湾虽说是弹丸之地,却关系到福建的安危;淡水又是台湾的关键。由淡水到福建,如顺风的话,一天即可到达。况且这里汉移民和土著杂居,逃到岛上的亡命者一天天增多。如果不熟悉这里各方面的情况,又怎么能够控制和调度呢?”于是他自备帐篷、铺盖,前去察看调查。在调查的一路上,他白天或者骑在马上作诗,夜晚秉烛记下他所走过的地方情形,无论是山脉、河流、气候,还是物产、风俗,他都详细地记载下来。他还写出祭文,祭奠那些在历年的战争中在淡水阵亡的诸将士,文章偻怆激烈,催人泪下。在他所经过的地方,那些原住民准备好牛羊酒食,在道路边迎接他。阮蔡文一一答谢,无所接受。他还召来社学中的原住民儿童,告诉他们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不要害怕。”在儿童中如果有人能背诵四书的,就奖励给他银币。他还给原住民讲解君臣、父子之大义,反复不倦,当地少数民族都非常感念他。没料到在途中阮蔡文竟染上瘴气病,回到家中病虽痊愈,却留下病根。后来升迁为福州城守营副将,在赴京途中,病逝在旅舍,终年50岁。木偶艺术家杨胜(1911-1970)福建漳浦县佛昙镇大白石村人,出生于布袋木偶戏世家。四代均从事布袋戏艺术。七岁从父杨高金学艺,十四岁出师,即被“金福春”布袋戏班聘为主演,享有“童子头手”的美称。其艺术继承了“福春派”戏状元杨高金的传统,并能博采众长,吸收各家木偶戏流派的精华和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福建北派布袋戏艺术的代表。他从二十岁开始就在闽南出了名,有的村社长年包下他的戏班。杨胜的木偶表演,富有京剧韵味,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舞台动作明快,节奏感强。旧时,布袋木偶表演仅局限于上半身,下半身没有动作。杨胜为木偶穿上彩裤,配龙头靴,模拟京剧台步,设计了木偶的走路动作,表演更为逼真。对水袖的运用、武打动作的程式化。特技的使用,也均有创造性的发展。他尤其擅长武打戏和抒情戏。双手能同时表演两个思想、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如在《蒋干盗书》,他把周瑜、蒋干的对手戏演得十分准确和深刻,连素有“活蒋干”之誉的京剧名丑萧长华看了他的演出后也大为赞赏。《浪荡子》也是杨胜的拿手戏,他双手操纵浪荡子夫妻两个木偶,表演动作细致而协调,上海许多艺术家同声赞扬这是木偶戏刻划人物性格和内在感情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在《雷万春打虎》这出戏,他先后操纵五个木偶,创造了五个不同的形象,这种一心二用或多用的表演技艺是其它剧种的演员所望尘莫及。但临解放的前几年,戏景凋零,大部分木偶戏班散伙,身怀绝技的杨胜,被迫走投无路,只好回老家种田。解放后,漳州布袋戏如枯木逢春,1953年杨胜在漳浦县组建了艺光布袋木偶剧团,1954年8月参力口福建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一等演员奖。9月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又获特种艺术表演奖。196o年9月随同中国木偶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残联欢节,他与陈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双获表演一等奖,各得金质奖章一枚。他先后四次出国献艺,到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法国和印尼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到处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前苏联,他被聘为苏联戏剧家协会名誉会员。他致力于培养新生力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位采用现代教学传授布袋戏的著名艺术教育家。曾应聘到中国木偶剧团、上海木偶剧团任教。1958年他回到漳州艺校,任木偶科班主任;先后为漳州、黑龙江和福州培养近二十位的布袋或艺术人才。他的学生成才率很高,许多都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他呕心沥血地编教材、制教具、口传心授,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林振夏、夏乡执笔在《福建日报》连载的《指掌春秋》——听杨胜谈布袋木偶戏,凝聚了杨胜丰富的表演艺术和教学经验。他主演的代表剧目《雷万春打虎》、《蒋干盗书》、《浪荡子》等已收入《中国的木偶艺术》和记录他艺术生涯的《掌中戏》等电影片。有位日本的仰慕者宫原大刀夫从电影中受到启示,特意写信到漳州拜杨胜为师,办起了日本铜锣人形戏剧团。杨胜一生中兢兢业业地为发展布袋或艺术作出卓越的贡献。1958年6月23日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出席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代表会议和福建省文教战线群英会。“文化大革命’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虽身处逆境,仍念念不忘木偶事业的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党和人民为杨胜平反昭雪,并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对外友协等单位及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等同志送来花圈和唁电表示深切的悼念。江胜(?一1683),乳名钦,漳浦人。康熙五年(1666年),经陈永华举荐,为郑经所用,在东南沿海发展与台湾的通商贸易,是郑氏时期开展两岸经贸的重要人物。授水师一镇,后升宣毅前镇。三番之乱,率兵在闽、粤屡败清军,普左虎卫镇。1681年以副水师总提调驻澎湖。1683年清军发起澎湖海战,不敌自沉战船而亡。蓝理(1649一1720),字义甫,号文山,漳浦县赤卫乡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授建宁游击,十八年升灌口营参将.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闻蓝理英勇,荐为右营游击,领前队先锋。二十二年率舰船从东山出发,直驶澎湖。海战中,蓝理腹部受伤,肠子流出,他拖肠血战,功居第一。三天後又大破郑军,再立战功。战後,康熙称他“破肚总兵”,先后两次为他题写御书榜文“所向无敌”、“勇壮简易”,御赐花翎、冠服。接授宜化府总兵官、浙江定海总兵,升福建陆路提督。
林亮(1664—1727),漳浦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任台湾水师右营把总,1712年升福宁镇左营千总。1716年调桐山营(福鼎)守备,翌年任澎湖右营守备。1721年朱一贵起义,林亮奉命率军入台进剿,以军功得浙闽总督满保手书褒扬。1723年升台湾水师副将,又授台湾镇总兵官。又以招抚番族108社之功,得皇帝奖银一万两。林亮以奖金购买漳州土布、漳烟、盐、糖等赠送各番社,深得人心。1727年移缜浙江定海,病逝任上。赐葬漳浦西北郊。
蓝鼎元(1680一1732),字玉霖,号鹿洲,漳浦县赤岭乡人。蓝廷珍之族弟,1721年随蓝廷珍出师入台,平台后又在台湾住了一年多。他出入军府,筹划军机,处理政务,提出了很多治理台湾的策略,被誉为“筹台之宗匠”。清政府在台湾增设绥化县、淡水厅,升澎湖通判为海防同知,添兵分戍,多出自蓝鼎元的建议。有《东征集》、《平台纪略》、《鹿洲公案》、《女学》等著作行世。1725年到内廷校书,分修《大清一统志》。1728年任广东普宁知县。1732年任广州知府,到任一个月后病逝。
吴沙(1731—1798),漳浦县石榴乡象牙村人。乾隆二十八年1773年)渡台,先居淡水,再迁三貂社,集结和率领漳、泉、粤三籍移民入垦兰阳平原,成为台湾开发史上声名赫赫的“开兰始祖”。兰阳中原本由原住民世代经营,漠人难以入垦,吴沙经过九年时间的筹划和准备,于179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率移民千馀人,乡勇二百余人,善番语者23人入垦。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开垦了头围、二围、三围几十里地。嘉庆二年(1798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因积劳成疾逝世。其侄吴化继续领导开垦,垦地所及达四围、五围、员山、汤围、柴围、大湖围等广阔地区。蔡禄,俗称“蔡万七”,清康熙间,官至左都督、河北总兵。蔡宗琚,禄长子,荫官治中。蔡功,禄次子,官烽火门参将。蔡兴邦,禄孙,袭都尉,任太湖协副将。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县杜浔宅兜村人。11岁丧父,由母抚育成人。高登自幼读书勤奋,每日诵读数千言。宋宣和五年选入太学。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兵进犯京师,宋派使者求和。十二月,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这时,高登与陈东等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斩蔡京、童贯等6名误国奸贼,以谢天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漳浦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南端,在北纬24°6'-23°32'、东经117°35'-117°58'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东山县对峙,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及西北与平和县、龙海市毗邻,及东北与龙海市接壤。从县城绥安镇北往漳州56公里、往福州373公里,东北往厦门125公里,南下汕头176公里。旧镇码头东到台湾高雄143海里,北上厦门66海里,南下香港278海里。自然环境:县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面海。地貌依次为低山—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滨海小平原—滩涂、岛礁,山脉河流与地势同一走向。海岸线连绵曲折长达216公里,居福建省第二位。土地总面积213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8万亩,山地182万亩(含草场面积24.1万亩),滩涂面积51.2万亩(含浅海滩涂27.6万亩),三者比例为1:3.2:1。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红壤、冲积土、风沙土、盐碱土、水稻土六类。
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的有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青麻石、稀土、高岭土、锈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高品位的三水型铝土矿储量达80万吨以上,是全国三大名矿之一;稀土储量300万吨,玻璃砂储量近亿吨;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储量分别上亿立方米,并有16个花色品种是优质无害板材岩石;海水含盐量高,是福建省的主要盐业生产基地。
气候特征:漳浦县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C,基本无霜,年平均日2119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32.7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524.7mm。
生物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物种资源。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齐全,主要树种有榕、杉、松、柏、樟、柯、桉、枫、兰相思、木麻黄、竹等160多种;草本植物有11个科52种。热带亚热带水果有凤梨、龙眼、荔枝等众多品种。陆生脊椎动物达191种,其中两栖类7种,爬行类20种,鸟类148种,兽类动物16种。昆虫150种。
社会事业
2008年,全县4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厦深铁路顺利开工,古雷5000吨级滚装码头和横屿、菜屿陆岛交通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大唐风力二期竣工投产,赤湖22万伏、11万伏变电站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16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9.7%。2008年,漳浦县投入1.16亿元完成农村水泥路建设208.7千米,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投资680万元建成村级供水工程46处,解决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3000万元建设40个移动通信基站,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提高到100%。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首批3个乡镇33个村实现电气化。投入682万元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完成19个村的新农村规划,75个重点治理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漳浦县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6个,获得立项13个,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投入353.6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漳浦籍运动员谢荔梅两度打破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纪录,王苏鸿获全国帆船赛冠军。投入5144万元建设县医院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综合楼等卫生基础设施,县医院成为全国首批“温暖中国行动”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8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2805万元补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9人;17312名城乡困难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荣获省级“平安县”称号。特产
白石芦笋:漳浦县所产芦笋,具有株梃、色白、肉嫩、味香等独特优点,除制作罐头外,是名贵的蔬菜,食之清爽可口,被誉为“龙须菜”。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辅助疗效。1999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丹山洋葱:位于丹山(灶山)南麓的深土镇,原叫“金泥”。土地大部分由海涂冲积沙泥形成,土层较深,加上眉力水库、浯江桥闸等水源灌溉,盛产洋葱。叶鞘基部肥厚呈鳞片状,密集于短缩茎的周围,形成鳞茎(葱头)。洋葱粒大,含有糖分、矿物质、维生素和蒜素。鳞茎作蔬菜并供药用。黄埔杨梅霞美牡蛎:霞美镇有滩涂面积2万多亩,上游溪流注入,咸淡适宜,水生物丰富。牡蛎肉质肥嫩,含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是全县海水贝类最大宗的产品。六鳌紫菜:六鳌镇紫菜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紫菜属红藻类,藻体呈膜状,紫色或襟褐绿色,形状随种类而异,供食用。含蛋白质和碘、磷、钙、胆碱等物质,有防治甲状腺肿大、清热利水、补肾养心和增进记忆等功能。
黄埔杨梅:霞美镇黄埔杨梅,属晚熟品种,粒大籽小,色泽紫红,肉嫩汁多,甘甜微酸,风味独特,俗称“大乌杨梅”,维生素C含量极高,是夏令特佳品。鲜食有止渴生津、消暑解闷、化痰开胃等功效。还可制作果汁、果酒、果酱、果干和罐头。
古雷鲍鱼:古雷镇鲍鱼,高亦称“大鲍”,体大壳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佐料炖食,味道鲜美,是海味珍品。除“海上田园”养鲍外,已建千亩“鲍鱼城”,养跑面积5万多平方米,产品畅销国内和东南亚地区。贝壳,中药名称“石决明”,功能平肝、明目。
灯塔扇贝:古雷镇以下安航标塔为标志的扇贝,亦称“干贝蛉”,壳略呈扇形,壳面褐色,有灰白至紫红色纹彩。两壳均有放谢肋右壳10条、左壳30余条。闭壳肌可制干贝,是名贵海珍品,味道鲜美,有降血压之功效。前亭黄牛:原名“梅亭”的前亭镇,多由玄武岩发育而成的棕褐色土壤,土质肥沃,牧草丰富,并秸杆氨化养牛,黄牛体强大,繁殖很快,肉役兼用。
行政区划
历史辖区:1949年10月,分别在城关、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杜浔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区。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全县分为99个乡,同时在浯江增设第八区。1951年,分别在深土增设第九区,在湖西增设第十区。1952年,又分别在长桥增设第十一区,在沙西增设第十二区。至此,全县共有12个区,分辖6个镇135个乡。此后,乡的名称和辖区屡有更改。1955年9月,撤销第十一区(长桥区)、第十二区(沙西区)两个区,把原属第十一区的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等5个乡划归第一区(城关区)管辖。玳瑁、东山两个乡划归第二区(石榴区)管辖。溪坂、溪西、潭筼、长桥、西坪5个乡划归第三区(官浔区)管辖。同时把原属第十二区的北旗、高林、高山、屿头、河筼、沙西、涂楼、徐坎、蓬山、下寨、白衣等乡划归第七区(杜浔区)管辖。1955年12月划东山县古雷区的岱仔、杏仔、龙口、油澳、下车和港口6个乡共28个村归漳浦管辖。同时把全县重新划成11个区,各区的名称均按区公所所在地命名,即城关、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杜浔、浯江、深土、湖西、古雷共11区,区下辖6个镇和170个乡。1956年10月,撤销浯江区和湖西区,改城关区为城关镇(属县直辖镇),全县设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深土、杜浔、古雷等8个区,区下辖5个乡级镇和92个乡。1957年3月,原南靖县程溪区所辖的南浦、马苑、中西3个乡划归漳浦县管辖(改属石榴区)。同年8月,漳浦县官浔区所辖的董浦、山美、山边3个乡划归海澄县管辖。同年12月,官浔区公所迁设长桥,改称长桥区,并将原石榴区的查岭乡划归长桥区管辖。同时,全县行政区划再做调整,区辖下共有102个乡和5个乡级镇。1958年3月,撤销区和直属镇的建制,全县合并为53个乡(镇)。1958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全县先后成立10个人民公社,3个农林场。人民公社把基层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二为一。公社下面设置管理区,管理区下面设置生产大队。全县共分50个管理区256个大队。1960年5月,撤销浯江人民公社,并入旧镇人民公社,全县只存9个人民公社。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全县重新划分为26个人民公社,3个农林场,其名称如下:城关公社、霞潭公社、鹿溪公社、石榴公社、象牙公社、盘陀公社、长桥公社、官浔公社、南浦公社、佛昙公社、湖西公社、前亭公社、文安公社、赤岭公社、深土公社、赤湖公社、车鳌公社、六鳌公社、旧镇公社、赤土公社、浯江公社、霞美公社、溪仔圩公社、杜浔公社、古雷公社、沙西公社、长桥农场、白竹湖农场、中西林场。1964年9月,全县原26个公社合并为17个人民公社,并有5个农场、2个林场、2个盐场、1个茶场。1978年3月,从石榴人民公社划出上洞、盘陀、割埔、和坑、东林、产山、仓里、官陂、通坑、弯坑10个大队成立盘陀人民公社。1980年9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绥东、绥西、绥南、绥北、南门5个农业生产大队和1个居民大队成立城关镇(1982年3月改为绥安镇),为县直属镇。1984年9月,政社分开,原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有绥安、佛昙、旧镇3个镇,城关、石榴、盘陀、长桥、南浦、赤土、杜浔、沙西、古雷、霞美、深土、六鳌、赤湖、前亭、赤岭、湖西16个乡(其中赤岭、湖西为畲族乡)。1985年5月,从长桥乡划出官浔片的西北、溪坂、锦江、康庄、春建、赵厝、省炉、洪霞、下炉9个村成立官浔乡。1987年6月,白竹湖华侨农场分为白竹湖农场和南山华侨茶果场。1987年8月,从佛昙镇划出马圩、后康、仙都、文安、京野、林埭6个村重设马坪乡。1988年5月,撤销城关乡建制,将原城关乡的行政区划并入绥安镇,同时将杜浔乡和赤湖乡分别改为杜浔镇和赤湖镇。1989年,全县共分为5个镇,15个乡,11个农、林、茶、盐场,293个行政村(含居委会),50个作业区和19个工区。各乡镇场名称如下:绥安镇、旧镇镇、杜浔镇、佛昙镇、赤湖镇、赤土乡、古雷乡、沙西乡、霞美乡、六鳌乡、深土乡、马坪乡、前亭乡、南浦乡、官浔乡、长桥乡、石榴乡、盘陀乡、湖西畲族乡、赤岭畲族乡、大南坂农场、万安农场、石古农场、长桥农场、白竹湖农场、南山华侨茶果场、中西林场、下蔡林场、玳瑁山茶场、竹屿盐场、杜浔盐场。现今辖区:2008年,漳浦县下辖:绥安镇、旧镇镇、佛昙镇、赤湖镇、杜浔镇、霞美镇、官浔镇、石榴镇、盘陀镇、长桥镇、前亭镇、马坪镇、深土镇、六鳌镇、沙西镇、古雷镇、大南坂镇、南浦乡、赤岭畲族乡、湖西畲族乡、赤土乡、漳浦盐场、万安农场、玳瑁山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