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畲族乡地图
湖西畲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全乡有耕地21万亩,山地69万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等。水果有龙眼8271亩,还有荔枝、香蕉、桃、李等,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原三日一次的墟市今已发展成为天天交易的占地1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有花岗岩、辉绿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有珍稀的野生稻及阔叶林。设金鲤工业开发区和双溪工业小区,现全乡有工业企业400家,有食品、木材、竹器、陶瓷、缝纫、石制品加工等行业。其中三资企业9家,有:同正食品有限公司、丹湖石制品有限公司、玉田兰花有限公司、天成食品有限公司、香泰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吉胜农业有限公司、六合农牧有限公司等。引进闽台农业合作项目6个,开发山地5000多亩。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
旅游资源
湖西名胜古迹甚多,赵家城、诒安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廷珍府第(又称“新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鼎元墓园、三王公庙、宋代“兴孝桥”、北宋“石梁桥”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鼎山旭日、丹灶晴云、关山奏板、鉴池暖煨、石人插肩、神龟献吉、天马行空、丹湖揽月、象狮把水、考亭笔架、玳瑁前拱、溪环玉带、沙涌金鱼、旗鼓捍门等众多景点。?,湖西虽四面环山,但距赤湖、佛昙等沿海集镇甚近,自清代以来就形成畲汉聚居地和侨胞、台胞祖籍地。这里具备土地沃润,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文物古迹丰富而且品位高等优势。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三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发的步伐加快,其前途必将十分看好。
教育设施?
湖西为重要侨乡之一,1957年设漳浦华侨中学于湖西乡顶墟自然村,1972年迁址于楼下山南麓,侨胞踊跃献款,校舍逐渐扩充,1971年曾增设过高中部(10年)。现校园面积68300平方米,基建面积6665平方米。设26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教师90人。本乡10个行政村,有小学9所(赵家城、枫林合办1所),其中民族小学2所。(详见各村记载)。?
基础设施
水利、交通、电讯等设施?,湖西为四面环山的盆地,山泉汇成多条溪流,除后洞溪南流汇入眉力水库外,大都在中信山之麓汇合,流经后溪,向东经赤湖出海。自清代以来,村民合力建设多座陂堰,引水灌田,后大都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大兴水利建设,先后建成台山、小径2座小一型水库及岭顶、姑嫂洞、辽丝坑、下苏4座小二型水库及山后石理、城仔石陂等多处引水工程,使湖西的农田基本上能旱涝保收。又利用陂堰落差,建赤丰、四君等小型水电站。今日湖西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县道“火佛线”(火烧埔至佛昙)横穿乡境,西与山旧线(省道),东与漳东线(省道)相接。又湖西——赤湖、湖西——赤岭的乡道,更有漳诏高速公路贯穿全乡南北且在湖西设互通口,这里将成为我县公路交通枢纽之一。湖西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电力充足。已开通移动电话信号台和10000门程控电话。有日产3000吨的自来水厂。?
政区沿革
乡境宋代属嘉宾乡常乐里,明代属十七都的官塘、后溪两个“里”,清初顺治年间将原官塘、后溪2“里”改为“保”,康熙三十九年改编为后溪、官塘、赵家城3保。当时“湖西”未成为总地名,只称黄姓聚居的诒安堡为湖西城。以后,“湖西”逐渐成为总地名,同治八年漳浦知县斌敏作《湖西乡》诗云:“望里湖西塔,居民数百家,晴光动海气,丽日走金沙,戴土山多秀,栽松路转赊,馀杭旧游地,此景暗咨嗟。”民国初年,湖西属以佛昙为中心的外东区(民国17年改为第五自治区,民国24年改为第三区)。民国29年设立湖西乡。解放初期属第六区(赤湖区),1952年从第六区分设第十区(湖西区),1958年9月,湖西为赤湖公社湖西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成立湖西公社,1984年7月26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湖西畲族乡。1984年10月7日召开成立大会。现全乡共辖城内、苏溪、岭脚、丰卿、枫林、赵家城、山后、后溪、顶坛、后洞10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多人。其中畲族人口88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