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漳州市地图 > 漳浦县地图 >
长桥镇地图
长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

乡镇简介:屏南县长桥镇位于屏南县西南部,与古田县接壤,南宋时期,村内架设一座长110米的木拱桥,时为全县最长的桥,故村以桥取名为“长桥”。
历史沿革:1950年至1956年为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1984年成立长桥乡,1993年撤乡建镇。全镇土地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设18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9548人。
地理气候:长桥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285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长桥镇属亚热带丘陵地区,平均海拔435米。地势西北面高,东南低,省道溪东线东西横穿全镇,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分布着前高溪、新乡、官洋等11个行政村。境内山叠翠,山峦起伏,溪涧纵横蜿蜒,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长桥溪、柏源溪、后圪溪等3条,全镇截止至2900年建有大小水力发电站7座装机容量2600千瓦。
产业结构: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16.7万亩,其中毛竹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9%。长桥镇还是屏南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曾被誉为“屏南的乌克兰”,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马玲薯、黄豆、白芽芋、油柰、茶叶等,土特产有:香菇、草菇、黑木耳、竹荪、柿干、柰干等,长桥镇的水果主要有柿、桃、梨、油柰等,其中省优产品油柰的种植面积7000多亩,年产量1800吨,是省内外闻名的“油柰之乡”。
名胜古迹:长桥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长桥“内八景”之一的“万安桥”;有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的“天宝寺”,该寺截止至2009年修建面积达4861平方米,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寺院,每逢佛诞等节日,附近各村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到寺中焚香拜佛,日达千人之多,香火极盛。侨胞回乡探亲,时有到寺中烧香或游览。此外还有宋宁宗敕封的“九天巡按江夫人”殿;始建于宋元七年的岑洋“鹫峰寺”等古迹。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未期以后,长桥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长桥镇成为全县较富庶的乡镇之一,2000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2.03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1.3亿元,农业总产值7336万元,1996年还被列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区面积截止至2009年,已达到22.1公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8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公路沿线11个村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在该镇使用手机可拨打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户。18个村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文化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拥有一座建筑面积804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乒乓球厅、篮球场等设施,馆藏图书达5000多册,是群众文化娱乐的中心场所;同时,公路沿线的11个村还开通了有线电视;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镇卫生院1998年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门诊楼,有X光机、B超、心电图仪等,还添置了一套较先进的化验设备;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镇内建有一个中学,15个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

《长桥镇志》

长桥坐落于苏州城南郊,东靠古运河,南临东太湖,西倚七子山,北接姑苏城,是苏州的南大门。历史上,长桥境域曾分属吴县、长洲、吴江三县;原驻地蠡墅镇形成于距今约二千五百年的吴越春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桥镇区作为吴县的新区(城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现已融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城市气息于一体,成为吴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信息中心。2000年6月,镇内成立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启动《长桥镇志》的编修工作。组成由王志强先生任主编的4人编写组,经三年半的潜心编修,至2004年初出版发行。期间做了大量的走访、采访、查阅档案、图书、报刊、文献等资料性工作;曾三订纲目,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资料详实、门类齐全的佳作。使长桥有了一部完整地记载其历史与现状、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长桥镇志》体例完备,资料详实。全书共设23章102节,计82万字。其中表格约130幅,照片及插图近百幅;此外,还运用了大量数据,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资料性著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长桥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些表格很有新意,为别志所无,体现了编修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如第二章自然环境的“长桥境内土壤养分分级比例表”、“1965与2000年长桥各村耕地资源对比表”;第四章的“长桥境内各时段商品平均价格表”;第五章农业的“2000年长桥镇土地规模经营情况统计表”、“长桥镇(公社、乡)若干年份粮田复耕指数表”;第七章工业的“1991~2000年长桥高新技术产品一览表”;第八章商业的“1994~2000年长桥镇重点企业进口设备情况表”;第十三章的“长桥镇基层工会概况表”等等。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第十二章村镇建设之前设一章城市建设,写了“新区(城区)、开发区、城区管理、机关单位”四节,反映了吴县于80年代后期析长桥北部建城区、90年代析长桥东部建开发区的情况。在军事章中设“日军暴行”、“蠡墅青年怒劈日本兵”两个附录,既记载了日本侵略者在长桥犯下的滔天罪行,还记述了长桥人民英勇不屈、敢于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镇

概述:长桥镇位于漳浦县北部丘陵地带,北辖至东升村,与官浔镇溪坂村及长桥农场山边作业区交界;东北辖至友爱村,与官浔镇春建村为邻;西北辖至五牙山农场(顶埔农场),与龙海市程溪镇官园村交界;西辖至春光村,与龙海市程溪区洋奎村交界,又辖至割后村,隔摩顶山与中西林场葛后工区交界,又隔鸭蛋石山与石榴镇玳瑁村交界;东南辖至甘棠村,隔罗辉山与万安农场交界;东辖至潭阳村,与石坑林场交界,又辖至东方果林场,与湖西畲族乡后洞村乌龟果林场交界。镇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桥村,距县城20公里。
政区沿革:镇境宋代属嘉宾乡钦贤里,明清时代属二十八都,清顺治年间设石兜、柘林、橄榄林、溪内、高车亭、横内等保,康熙三十九年编并为溪柘、高林、亭内、溪棠望、横内口等保。民国初年属北区,民国17年属第六自治区,民国23年属第四区(北区、第六自治区、第四区,区公所——后改为区署,都设在官浔)。民国23年实行保甲制度,5~7保为1联保。民国29年撤销联保,改设乡(镇),横口联保与长桥联保合并为长横乡,辖甘塘、青果、长桥、潭阳、溪仔、西坪、康庄、东平、溪坂9保。民国33年,长横乡改名长桥乡,原9保编并为长桥、潭阳、溪西、康庄、溪坂、青果、甘棠7保。至1949年2月,全乡共有1313户,6207人。新中国初期,长桥属第三区(区公所设官浔)所辖。1952年在长桥增设第十一区,辖长桥、溪坂、庵内、下溪、坑里、葵坑、东山、崎丘8乡,后改变为辖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溪坂、溪西、潭?、长桥、西坪、玳瑁、东山12乡。1955年9月撤销第十一区,将原十一区的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5乡划属第一区(城关);玳瑁、东山2乡划属第二区(石榴);溪坂、溪西、潭?、长桥、西平5乡划属第三区(官浔)。1956年10月,第三区改称官浔区,西平乡合并于溪西乡,潭?乡合并于长桥乡,溪内乡合并于甘棠乡。1957年3月,官浔区的董浦、山美、山边3乡划属海澄县,12月,官浔区公所迁设于长桥,改称长桥区。1958年9月,在长桥区辖域成立长桥人民公社,下设5个管理区:长桥管理区辖长桥、潭阳、青果3大队;溪内管理区辖溪内、葛后、甘棠、溪坂4大队;溪西管理区辖友爱、东升、春建、南埔4大队;南浦管理区辖桥头、大坪、美林、马苑、兴巷5大队;官浔管理区辖省炉、康庄、赵厝、西北、锦江、下炉6大队。1961年撤销管理区,长桥公社分为长桥、官浔、南浦3公社。1961年9月,官浔公社合并于长桥公社,时辖割后、溪内、甘棠、青果、长桥、春光、潭阳、东升、友爱、春建、溪坂、省炉、康庄、赵厝、西北、锦江、下炉、洪霞18大队及东风场、顶埔场、蔗山场。1984年8月,长桥公社改为长桥乡,同时分设官浔乡,从长桥乡划出春建、溪坂2村属官浔乡,此时,长桥乡辖长桥、春光、潭阳、溪内、东升、甘棠、割后、青果、友爱9村及果蔗场、顶埔场(五牙场)、东方场(东风场)。1992年,长桥乡改为镇。至2001年,长桥镇共有3964户,14900人(男7686人,女7214人)。其中,农业3800户,14048人;非农业户164户,852人。?
经济状况:长桥镇有耕地1万4千多亩,山地13.8万亩,主要种植粮食物和果树,已种植荔枝、龙眼、柑桔、桃、李等各种果树7.5万亩,人均5亩。2001年农业产值8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工业立县,以工兴县,兴工富民”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开始第二次创业,提出“农业上再造一个长桥,工业上再造一个长桥”的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2000年,长桥镇乡镇企业总产值8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12亿元。全镇规模工业产值1亿元,国税入库2138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64.46%。积极招商引资,2000年共签约台资项目10个,协议利用外资1430万美元,其中工业项目7个,农业项目3个。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加上原有3家,共8家,带动“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合作形式的发展。长桥镇有17家外资企业:威利达手袋有限公司、长丰开发有限公司、金谷食品有限公司、富庆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协展农牧有限公司、生鹏玻璃企业有限公司、漳和园艺有限公司、佳味宝食品有限公司、浦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森帝百花香有限公司、德美高优农业有限公司、信泰农业有限公司、珍美味食品有限公司、大业食品有限公司、美德中草药有限公司、美德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