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绵阳市地图 > 江油市地图 >
二郎庙镇地图
二郎庙镇相关地区地图:

所获荣誉

二郎庙镇1995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并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中国四川“500强经济综合实力乡镇”、2004年被评为“绵阳市级文明镇”、2005年被评为“绵阳市卫生镇”、“绵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和“绵阳市安全示范镇”,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卫生镇”和“绵阳市平安乡镇”,江油市“平安铁道线示范段”。

地理环境

按地貌分区,二郎庙属中南部丘陵宽谷区(绝大部分地区)和西北部中低山区(少数部分地区)。地形高差变化大,境内最高点在龙潭村的螺圈岩,海拔高度1388.6米,最低点在芭蕉湾村的唐家店子,海拔高度592.1米,高差796.5米。境内多属黄色碱性土,粘性较强。

土地资源

2000年镇域耕地面积27257.93亩,人均耕地面积0.95亩,森林覆盖率41%;镇域内现有乡镇企业899个,乡镇企业产值10248万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4244万元。

交通通讯

宝成铁路、中雁公路、通往广元市的明三路,正在修建的绵广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南北,设有一个二郎庙火车站、一个二郎庙客运站和一个高速公路入口,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镇内村村通公路,形成了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二郎庙镇的邮政网络完善,通讯自由方便,与此同时,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拔电话和移动通讯,安装了光纤设施。二郎庙电视台,开通了30个电视频道、无线电视和闭路电视同时运行。可以制作各种节目,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历史沿革

二郎庙秦时为蜀郡地,西汉属梓潼县,东汉中曾隶德阳县。刘宋明帝秦始元年(465)后,改属北阳平郡阴平县,至宋端平3年,国战事阴平县废,地区属梓潼县。元、明、清因之,民国时为梓潼县第三区(重华区)青龙乡辖地。1952年建政时,分为青龙、明镜两乡,1953年5月划入江油隶10区,1955年3月隶属青寿区,1959年划归马角区,改名为明镜公社。1984年11月,撤消了乡的建制,划归马角区公所和马角镇直辖,场镇上设办事处,1988年10月,正式建立二郎庙镇,马角区公所迁入镇上,区镇合署办公,区镇直辖青林口、云集、重兴3乡。1992年10月,撤区合并青林口乡建立江油市二郎庙镇,辖19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两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12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42人,主要为汉族。距江油市区55公里,幅员面积148.64平方公里,镇域内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1500万吨、石灰石储量为49800万吨、白云石储量为25000万吨、石英砂储量为250万吨,现已部分开采,盛产水泥,享有“水泥之乡”的美誉。省级试点小城镇。

经济发展

农业:农业总产值3016万元,粮食总产量9397吨,生姜总产量5596吨,水果总产量1258吨,生猪出栏23593头,镇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2元,镇域内现有乡镇企业899个,乡镇企业产值10248万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4244万元;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辛家沟村、天安村等的生姜生产已形成了产、供、销流水作业线,青林村的水果生产已形成规模生产;冷家坝村、芭蕉湾村的蔬菜生产已上规模上档次;塔坝村、新桥村、天安村、八角村等的三元杂交猪养殖业已形成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江村、雷家河村等的黄羊、干果种养业已形成了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化正在逐步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工业:二郎庙镇是江油市工业重镇,镇域内经济实力雄厚,基础比较好,人才多,这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上市公司双马水泥集团的发展,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围绕双马集团,产生了大批服务公司或配套生产企业等。在经过乡镇企业改制后,形成了乡镇企业的第二次腾飞。2000年,镇乡镇企业总数899个、企业总产值10248万元,主要以水泥生产、石英砂加工为主、煤矿开采、木材加工也后来者居上,形成了大规模生产。各种餐饮服务业也应营而生,很好地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由于企业改制后,大大激活了企业及企业法人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减轻了政府负担,使政府有能力和更多的时间考虑全镇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企业发展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