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镇地图
重华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简况
重华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560米,属于丘陵地形。气候亚热带季风,日照2700小时,雨量1100,平均气温16.8℃左右,年降水量1150毫米,适宜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各种农经作物。2000年底,重华镇有耕地面积18624亩,其中田13782亩,地4842亩。粮食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西瓜、甘蔗、樱花、板栗、侧耳根、桃、梨、苹果、李等,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太湖母猪、南江黄羊、优质肉兔、皮埃蒙物牛等养殖量和品种也迅速增长,鸡、鸭、鹅等小家畜品种优、肉质好、饲养量大。水产养殖户多,1999年产成鱼197吨,获产值130万元。2000年,重华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07万元(按90年不变价),比1999年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201万元,比1999年增长5.8%。其中:种植业达2158万元,占67.4%;畜牧业926万元,占28.9%;渔业达106万元,占3.3%。全年粮食总产量如9407吨(其中黄谷5677吨,小麦2136吨,油料作物852吨,其它杂粮742吨)。西瓜、生姜等经济作物产量达万余吨。生猪出栏15595头,存栏母猪1038头,外调仔猪16470头,其中调往省外2165头。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5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005万元,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737万元。财政收入实现以134.7万元,财政支出1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45万元,为国家上缴利税91万元。重华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办集镇建设。二000年重华镇粮经结构调整到6:4;外出务工达3258人,实现收入1229万元;按照集镇规划,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建成长310米,宽18米的新街,可建商品门面208个,现已出售106个,吸引本镇和外地农户来重华建房39户,双柏、石坪两个中心村集中农户建房68户。二000一年以来,重华镇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同时着力发展旅游事业,以开发老君山生态风景区为切入点,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截止2000年6月底,已完成招商引资484万元,超额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60万元的引资任务。其中,绵阳万向集团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元-1.2亿元,开发老君山生态风景区,已到位60万元,开发商、专家组已驻进风景区内,着手于规划设计和基本建设。
旅游资源
重华镇是江油的历史文化古镇,曾是苏维埃重华区驻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境北有雄伟秀丽,神奇迷人的老君山生态风景区,南有海灯故居、桥楼子、红军烈士陵园及保存完好的黄清园公祠,西有占地36亩,郁郁葱葱的海灯园林。老君山最高海拔近2500米,晴朗时远眺老君山,巍峨雄壮又不失清秀,以其峻险、山中溶洞、钟乳石众多、千姿百态的瀑布、苍莽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特产吸引了一批批游人前来探奇、赏景。神秘的三点炮坑、梯子岩、神奇的石黄豆、始建于唐代的老君寺、司马梁等,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2001年,重华镇党委、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江油市建设旅游大市和经济强市的大好机遇,积极组织人员对老君山生态风景区进行开发,并正在上报省级旅游风景区。据专家推测,研究老君山其独特的地漏构造的成因,可能发现世界罕见的地貌现象。海灯园林位于重华场镇西侧,建于1992年。从神重公路进入重华,即可眺望海灯牌坊,海灯灵骨塔耸立于山巅。园林内建有凉亭、功德碑,种有柑桔、桃、李、松、柏、杉、槐等乔灌园林植物,站在园林高处,四处眺望,重华小城镇尽收眼底,整齐紧凑的建筑格局,银练般的公路延伸向远方,石坪村800亩甘蔗地清晰可见。山顶凉风习习,松涛阵阵。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重华古寺经多次扩建,三重大殿内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口大清乾隆年间的原南华宫铸铁古钟为古寺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底蕴。清咸丰八年,重华古刹作为当时梓潼八景之一,记载入梓潼县志,当时县令曾题诗留字,有诗为证:“空山寂静远闻钟,隔涧诗人独倚筇。刹到重华心爽朗,僧因本锡性疏墉。登封石竭模糊辨,松履芋龛雾露侬。半日偷闲清福寿,花光鸟语写春容”。可见,海灯园林一带春色宜人,鸟语花香,古人早已作为世外桃源、清福寿地了此外,红军烈士陵园、桥楼子、庙宇、黄公祠、海灯故居等无不成为来过重华的游人念叨、记忆的好去处。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华这些风景、名胜古迹将会成为江油、四川乃至全国旅游界的一朵奇葩。
基础设施
重华镇离江油市区40余公里,靠近中雁公路及宝成铁路,交通十分方便。重华境内公路以镇为中心辐射到各村,2000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将连接3个村,受益4千余人的重广路改建成长7.14公里、宽4米(不包括两边路肩)、厚20厘米的水泥混凝土公路。与新春、文胜、小溪坝等相互交通。新建客运站每天发往中坝班车20余班,发往永胜等乡镇班车也逐渐增加。小型中巴客车往返于场镇与各村之间,其它交通工具也搭乘方便。通讯设施境内有重华邮电所、电信支局,程控电话通向8个村1个场镇,500余门电话与市局并网,可直拨中国各地。各类无线通讯网覆盖全镇。能源状况:重华镇使用江油市级电力,建有供电所,负责重华镇供配电,电网改造、新建力度逐年加大,重华镇电网辐射11个村1个场镇,95个社,通电率达到100%。重华镇是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汇处,公路交通历来就比较发达。2001年,长7.3公里的“重广”路混凝土路建成投入使用,全年改造镇、村、社道路共计23公里。重华紧邻宝成铁路、中雁公路、绵广高速公路,交通更加便捷。镇域内,以小重公路、重广公路、新重路为主干,村道为轮辐,形成了互通的交通网络。重华客运站每天发出通往邻近乡镇及江油市中区的班车20余班。10余辆中巴车在逢场天滚动发班往来于集镇与村社间,交通十分方便。2001年,重华镇安装程控电话600余部,11个行政村有7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在重华建有中继站,为镇域范围提供良好的通讯服务。
经济结构
2001年,重华镇从更新观念、依靠科技进步人手,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镇形成了“公司十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形式的结构调整方式,引进推广油菜制种605亩,优质水稻1008亩,栽种广西甘蔗800余亩,推广优质西瓜l300余亩,种植生姜694亩,巩固食用樱花162亩,新发展蘑菇菌种生产基30亩,新发展优质桑树400亩,其它蔬菜、莲藕、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增加,2001年粮经比达到5.8:4.2。在搞好种植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发展畜牧业、渔业生产,使其逐渐成为重华经济的一大支柱。不断推广引进名、优、特、新牛羊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小家禽养殖达32万余只;全年产成鱼218吨,出栏牛、羊350头,良种兔2972只。
集镇建设
2001年,按照集镇规划,启动龙井街建设,投资投劳,建成310米、长18米宽标准水泥路面,与迎宾街纵横交错;完善了包括龙井街在内的集镇排污系统,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完善。2001年底,重华镇新装路灯48盏,培植草坪200余平方米,亮化、绿化了重华集镇。为适应不断发展的重华物资交易,开始动工兴建重华第二农贸市场。重华镇农户新建房达202户,总面积1.9万平方米,新规划中心村建设3个,中心村建设增至5个。为更好地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重华,加快促进重华地方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本着“你发财,大家发展”的原则,实施“开门招商”和“亲商”政策,经过努力,招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出务工达3258人,实现收入1229万元;按照集镇规划,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建成长310米,宽18米的新街,可建商品门面208个,已出售106个,吸引本镇和外地农户来重华建房39户,双柏、石坪两个中心村集中农户建房68户。二00一年以来,重华镇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同时着力发展旅游事业,以开发老君山生态风景区为切入点,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截止二00一年6月底,已完成招商引资484万元,超额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60万元的引资任务。其中,绵阳万向集团公司计划投入8000万元-1.2亿元,开发老君山生态风景区,已到位60万元,开发商、专家组已驻进风景区内,着手于规划设计和基本建设。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9万元,其中老君山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了绵阳万向集团(后更名为绵阳万向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协议3--5年投资8000万元至1.2亿元,对老君山实施全方位旅游开发。江油市供电局、绵阳双碑集团总公司也分别投资230万元和10万元涉足重华旅游业。其他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引资1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引资50万元;集镇建设引资230万元。重华镇老君山与藏王寨属同一山系,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型地貌造就了千奇百怪的亮岩、溶洞、瀑布、自然生态景观,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重华镇还是海灯故里,武术之乡,开场兴市于清雍正八年,据今有近300年的历史,海灯园林、海灯故居、明清桥楼子、重华古寺、黄公词、烈士陵园、母亲桥、老君寺、广利寺等众多自然、历史、人文景观,骨豆凉粉、抓油饼、烤全羊等特色食品,为重华旅游事业加上了重重的砝码,吸引了许多游客到重华观光旅游。为发展地方经济,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收致富。2001年,镇党政一班人把建设重华古镇,发展重华旅游业作为重华对外招商的重头戏,积极组织,广泛宣传,重华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招商氛围,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486男8454女8032家庭户户数5283家庭户总人口(总)16486家庭户男8454家庭户女80320-14岁(总)30280-14岁男15520-14岁女147615-64岁(总)1216315-64岁男624315-64岁女592065岁及以上(总)129565岁及以上男65965岁及以上女63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