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地图
太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太平镇简介
太平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业兴镇”的发展思路,紧扣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生猪、蚕茧、牡丹、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发达,有荣中水泥、丰源磷肥厂、甲醇汽油为龙头的企业40多家。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牡丹近万亩,盛产丹皮,被誉为“丹皮之乡”。简介
地理位置:藤县太平镇位于藤县的北部,距县城62公里。国道321线纵贯南北,系藤县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梧州市最大的集市镇,被自治区列为广西十大乡镇之一。全镇面积279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3个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万多人。全国重点镇:1997年被自治区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9年又被自治区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广西小康示范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民政部等6部委定为全国重点镇。
经济发展
太平镇有耕地2.9万亩,山地6.7万亩。主要街道有5条,长8公里。国道324线距镇区30公里,镇内有长途客运班车直达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镇至村委会公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通迅便捷,全镇有程控电话6011门,移动缁?020户,光纤电视3003户,可收看到25套有线电视节目,有自来水厂1间,日供水能力8000吨。太平镇工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打开山门,外引内联。目前,全镇拥有各类企业59家,其中较大的企业有宏宝水泥厂、生物化工厂、华宝丝绸有限公司、南盛电子厂等。改革开放后,该镇在立足于本地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组建了包括建材、生物化工、塑料、机械配件、服装、炮竹等行业在内的四级企业600多家,199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6884万元,被评为云浮市乡镇企业十佳镇。炮竹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原来家庭作坊式的炮竹厂,已改造成为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宏宝水泥厂是镇经济贸易发展公司与佛山市古灶实业总公司合资兴办的中型企业,占地200亩,拥有90年代先进的立窑生产线2条,年产水泥16万吨,远销郁南、云浮、肇庆、信宜、中山等地。生物化工厂是由镇经济贸易发展公司与省昆虫研究所合办的生产广谱、高效、低毒农药的科技型企业,其生产的新型机油乳剂、杀菌剂、虱纹净、除草剂、溃枯灵等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所研制的30%琥胶酸铜(DT)产品是云浮市唯一一个于199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项目,溃枯灵粉剂被省科委列为省级重点产品。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3722万元,是1980年1809万元的13倍。1979年开始,该镇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短短几年内,便形成一批市内较大的农业商品基地。1997年,稻谷年亩产由1980年的575公斤增加到1030公斤,成为“吨谷镇”。2003年农业总产值9196万元,是1980年1809万元的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是1980年117元的29倍。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增10.8%;税收入库8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万元。目前,镇内有工业村1个,占地300亩,此外,还有正在开发的大汶塘工业区,占地面积1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708元,比增7.5%。太平镇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罗定市的重点粮产区和水果、蚕桑产区,盛产水稻、蚕桑等经济作物,龙眼、荔枝、芒果等土特产久负盛名,现有水果1.3万亩,蚕桑8500亩。同时,也是罗定市最大的凉亭土鸡生产基地,年饲养量达120万只。人文历史
契嵩禅师: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宋代藤州镡津县宁风乡人(现在太平镇),1007年出生于现在太平镇狮山脚下的龙德村。他在7岁时出家,13岁削发为僧,19岁开始到全国各地游历,向当地的名师学习,广读经史,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的经典。后来在钱塘县(今杭州市)进入著名的灵隐寺潜心佛学研究。契嵩禅师的著作:他写的著作《禅宗定祖图》、《传法宗记》总结了佛教的宗派源流情况,为研究佛教历史作出了贡献。他的《教外别传》自立一说,在佛教界影响很大。北宋时期大家都倾慕大散文家韩愈,爱好学习古文,用传统的伦理学排斥佛教,只尊敬孔子,契嵩与他们开展了大论战。他以佛教的五戒比附较儒家学说的五常,充分论述儒佛两家都是教人为善的,两家学说都教人为善的作用。年老时契嵩携带自民编的书籍到京城游说,向仁宗皇帝递上万言书,希望皇帝力救佛教,获皇帝赏识契蒿的学说,下令把契蒿写的书籍收藏,并赐衣袍给契蒿表示赞赏,赐契蒿做“明教大师”。契嵩佛教免受排斥的没顶灾难,不仅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古文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契嵩著作有《原教》、《孝论》、《辅教编》、《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治平集》等共100多卷,60余万字,有《镡津文集》十九卷流传至今。契嵩在佛教界有极高的声誉,曾是灵隐寺的主持,是中国佛教界60位高僧之一。
“三元及第”状元冯京:”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公元1021—1094年),字当世,宋时镡津宁凤乡人。宋仁宗时,乡试、礼闱、廷对皆第一,为三元及第,历管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宋神宗时进参知政事,出知亳州、成都府等地;宋哲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冯京虽一生历官显要,政务纷繁,西征北狩,戎马倥偬,但其仍勤笔多思,热心著述,著有《潜山文集》、《奏议三十卷》等大量诗文,可惜大都已被湮没,现只有《三管英灵集》者律诗2首,《新编醉翁谈录》者七绝1首等少量留存于世。
建制沿革:太平镇古称宁风乡,在唐宋时期曾一度是宁风县的县治所在地。到了近代改称泰州,后来改成了太平。1955年5月设置太平区。1980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7年1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
经济产业
产业:全镇耕地面积47941亩,为藤县最大的西瓜、甘蔗产区之一。太平镇特产丰富,大楼萝卜、江口荔枝、江口咸酸菜、太平烧猪肉、太平豉油鸡、太平猪花等为古今名优特产。在镇东南5公里处的太平石山,被列为广西新八景之一。山上有10多种野生动物,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农副产品集散地:太平镇是容县、平南县和梧州市至桂林、柳州必经之地,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同时又是桂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2001年,在梧州市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7000多万元在太平建的太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桂东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备有大屏幕电脑信息,每天向农民发布全国各地农副产品价格。近两年已集中了交易的物流和人流,成为广西桂东南地区大型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品销往国内十多省市,近销广东、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地,远销北京、山东、上海、武汉等省市,还出口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场经营以西瓜为主导,年销售西瓜4万吨左右。其它的大宗农产品还有辣椒、荔枝、龙眼、木薯、芋头、粉葛、蘑菇等约年销售1万吨左右。
发展:太平镇以优越的地理条件,发达的交通,不断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已先后获得自治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藤县首批“吨谷乡镇”,自治区农业厅系统发展水果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2001年该镇财政收入918万元,居全县第二位。2009年,太平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占全县的1/9、占梧州的1/46,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6.4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财政税收1525.8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24.69%,同比增长2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增长10%。
地理概况
太平镇位于阳山县南部,与七拱镇、杨梅镇相邻,同时地处亚热带气候南端。本地耕地面积较广,农民勤奋耕作,同时出外务工人员较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太平镇较好的农业基础,但山山相连的屏障却几乎使太平镇与世隔绝,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各项条件
气候条件:太平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1月份是最冷月,月平均11.6°,极端最低气温―2.3°;7月是最热月,月平均温度28.4°,极端最高气温41°。春季多阴雨天气;夏季多热雷雨,有时产生大风暴和冰雹;秋季常有秋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数年份在霜冻;春季从2月9日至4月25日共76天;夏季由4月26至10月13日共171天;秋季从10月14日至12月29日共77天;冬季由12月30日至次年2月8日共41天。
太平镇地处低纬度区,海洋较近,受西南季风影响,境内年降水1000至20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多集中在4至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75.30%。其中5至6月份是高峰期,占全年降水量32.08%。
交通地理:国道321线(广州至成都)线纵贯南北、省道211线(太平至容县)和多条县道在城区交汇,在西江北面北回归线以北20公里处。东接古龙镇,南连蒙江、和平镇,西与平南县的安怀镇相邻,北与东荣镇接壤。距县城50公里、梧州90公里、南宁360公里、桂林210公里、柳州250公里、广州350公里,太平汽车站是广西乡镇级最大的汽车站,日发客车280多班次,有多条省际、市际、县际线路。其中国道321线从太平上到桂林全部为二级公路,通过环城路接下面直至藤县县城的太潭二级公路,而形成了在镇三中旁边的十字公路交通枢纽。南北走向的二级公路,东西走向的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多条乡村公路辐射周围的布局。系藤县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梧州市最大的集市镇。
行政区划:全镇面积285平方公里,到2006年年底,总人口12.04万,其中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辖5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0个村委会,分别系泰州南、泰州北、上元、正东、德胜5个社区和新雅、仁安、柴咀、木崖、安福、七政、良垌、永良、陈洞、善庆、大坡、石夏、浮田、下黎、金田、东皇、古秀、罗社、永平、健安20个行政村。镇区有中学5所(其中县二中为完全中学1所),小学三所,另有农村小学2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