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地图
双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陕西省旬阳县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旬阳县东北部,距县城约87公里。由原双镇乡、潘家乡、西岔乡合并而成。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4875户,18760人。旬阳县主要交通干线大、小北环路和通往湖北的跨省等几条干线在此交汇,形成全县东北部的交通枢纽。由历史和现实及其自然地理位置形成的山区古镇成为全县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铅锌、铜、金、煤矿、大理石有较大的储量和较高的品位。以传统的油桐、蚕桑和新兴的黄姜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以盛产板栗、核桃、木耳、黄花、杜仲等名贵的中药材驰誉陕南;以牛、羊、猪及家禽为主的畜牧业不断在向大批量的商品化转化;以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商贸交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集镇开发、矿产开发为主的多元经济成分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2002年粮食产品税量在种植面积压缩单产量提高中总产量达到5000吨;黄姜种植1.2万亩,年销售黄姜1500万斤,实现财政收入80万元;规范化密植桑园1万亩,年发种量3000张,产茧7.5万公斤,产值90万元。1999—2002年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实现退耕还林累计1.5万亩,为农民争取国家补助粮食年230余万公斤,退耕补助款年100余万元;2001—2003年建高效生态林6万亩,建高效用材100余万亩,经济林果林1万亩,累计造林9万亩。使全镇森林覆盖达到75%以上。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年生猪饲养量1.7万头,耕牛年存栏0.3万头,山羊年饲养量1.5万只,出品0.5万只。乡镇企业决产值达到4000万元,总收入达到42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69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925万元。财政总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5元。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有各类学校24所,在校学生2930人,入学率达99%;电信、移动、联通通信全部开通,电话机拥有800部,话机1780部,有线电视用户达520户。一些档次高,功能全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一应齐全,集镇基础设施成龙配套;有卫生医疗机构24所,从业人员65人,中心卫生院2001年晋升为市级三等甲级医院,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镇享受“五保”老人75人,优抚补助95人,年发放各种救济、补助款6.9万元。境内有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多处,潘家银杏树、西岔古民宅古桥等建筑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文物;龟蛇二山雄距西岔河口,构成天然门户屏障,连接秦岭支脉的南羊山自西向东的九华山有小华山之称;水洞的地下河,穿岩山因山腰有天然石穿岩而过,相传为杨二郎担山所为,八卦山以其形似八卦而名,三山鼎力相对,风景旖旎雄险,被列为县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双河镇
双河镇地处托克托县,是托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2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亩,总人口7.8万人,农业人口3.7万人,非农业人口4.1万人,辖3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11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争创全市经济发展一流强镇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调整迈出新步伐,8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建成,10000亩高淀粉玉米种植初具规模,以绿色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郊型农业经济结构正在形成。畜牧业坚持走“牧业兴镇、奶业富民”的道路,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实现了城镇基础配套化,功能综合化,城镇风格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镇财政收入完成3644.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40元,在确保全镇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重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的前提下,形成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可喜财政局面。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坚持规划与建设同行,形成了以7条主干道为骨干,250条居民巷道为网络的交通体系。正在拓宽新坪路、改造城南街,新修腾飞大道,配套供水、供电、供热、排水、通讯等管网,雨水、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主街道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了部分居民巷道。云中集贸市场、南坪商业街、城关商业街、兴盛农货市场、双河市场、沿街商业网点星罗棋布,玫瑰公园、双河广场、旧城社区、双河第一社区、云中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健身娱乐场所布局合理。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柏油马路宽阔平坦,交通通讯事业发达,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农牧业成绩斐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双河镇确立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现已形成了320亩集中连片温棚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以大羊场行政村为中心的5000亩红萝卜、甘蓝等瓜果蔬菜基地,总产量达7300万斤,产值3650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在一溜湾地区形成了8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淡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河西、一溜湾地区形成了1845亩的淡水养殖基地,年产量达95.2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52.5万元。畜牧业发展平稳,抓住“打造中国乳都”的发展机遇,全镇奶牛数达到1.7万头只,鲜奶产量达6.8万吨,建成高标准现代奶牛养殖小区4个,奶站43座,规模化、节约化、精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进一步优化,为农民致富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40元,同比增长15.2%,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双河镇共有耕地9万亩,农业人口3.7万人,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建设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积极实施农田水利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三大工程”。近年来,新建桥、涵、闸458处,衬砌渠道28.3公里,新打电机井6眼,改造中低产田28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000亩,形成了以黄灌为主、井灌为辅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坚持“不限规模、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范围”的原则,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06年底,发展个体私营企业7063户,从业人数达25016人,乡镇企业增加值达5.8亿元,从业人数2.3万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了双河镇招商引资材料,用准确而科学的资讯吸引国内外广大客商前来该镇投资,仅2006年,就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8个,引进资金1.2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495亿元,商贸、物流、餐饮等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旅游业悄然兴起。充分利用该镇拥有的垄断性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双河镇建设成为游客集散中心)、两大旅游带(南湖——一溜湾生态观光采摘旅游带和沿黄旅游带)、五大重点旅游区(东胜卫城明清文化旅游区、南湖水上娱乐旅游区、一溜湾葡萄生态观光采摘旅游区、黄河君子津旅游区、库布其沙漠观光旅游区)、七大旅游板块(东胜卫城古城葡萄酒文化旅游区、云中古郡遗址旅游区、库布其沙漠旅游区、南湖水上娱乐旅游区、烈士陵园旅游区、龙王庙遗址旅游区、黄河文化体验区),着力开发“登黄土高坡,观大漠孤烟,赏黄河落日,听古井涛声;临东胜卫城,叹苍桑变迁;依云中古郡,感云中文化,品托县民俗,尝神泉葡萄”的系列旅游产品。现在海眼神泉旅游区开工建设,恢复广宁寺召的征地工作结束。一溜湾地区以黄河鲤鱼为特色的餐饮型、服务型旅游业悄然兴起,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创收200万元。旅游业的兴起,必将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双河镇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
双河镇隶属勃利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桦南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双河镇,原名二道河子。清末建立屯落,隶属依兰府管辖,称二道河子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27年称双河堡。东北沦陷后,1933年称双河镇,后设双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4月,从依兰县正式划出设置双河县,为县政府驻地。1948年5月,撤销双河县,划归勃利县,设置双河区,1951年2月又改为第三区。1956年9月,设置双河乡。1958年9月,改称双河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双河镇。双河镇为勃利县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镇,是附近4个乡镇的物资集散地。辖境较广,双河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万亩,盛产烤烟和大葱。镇办工业有煤矿、亚麻原料厂等。全镇共辖永峰、永平、新发、治安福安、靠山、靠河、中和、兴安、太安、东方红、太阳升、中胜、民权、振兴、生产、保安、双胜、胜利、致富、永胜、合成、新升等23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5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9%。镇政府驻于镇内。原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现为双河街道)
双河概况:双河街道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南部,与四川泸州比邻,与重庆市永川区接壤距荣昌县城9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荣昌出入口11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有8个社区和一个村,境内有重庆嘉陵益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重庆市益峰高压容器有限公司,国储674处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是成渝经济发展带上的一个资源重镇、工业大镇、经济强镇、生态特色镇,是素有东方“梵高”之称的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故里。双河街道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麻竹基地”、“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的工业重镇,是重庆市试点小集镇、重庆市边贸中心小城镇、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是渝西经济过廊上的一颗明珠。资源概况:双河街道境内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粘土、石英沙、地热水、矿泉水等地下资源和猪、竹、鱼、茶等特色农业资源,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县第一;粘土储量100万吨,居全县第一;石英沙储量1000万吨全县第一;洗煤加工,全县第一;矸砖产量,全县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县第一,市级岚峰森林公园点缀其间;渝西片区最大之一的梅石坝村鱼苗示范基地面积1200余亩,享有“渝西鱼苗第一村”之美称;有重庆最大的麻竹示范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竹笋3万吨;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17万头,外销仔猪13万头,仔猪外销量居全县第一,有“百万仔猪出荣昌,十万仔猪在双河”的说法;名优茶叶基地面积3600亩,年产鲜叶360万公斤。镇内交通便捷,荣泸(荣昌至泸县)公路南北穿境而过,双广(双河至广顺)铁路专用线横贯东西与成渝铁路对接,公路实现村村通客车。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充足且水质最优,变电站输出量达63000千伏安,部分企业场镇居民已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双河街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以能源、机械、建材、玻璃制品、电子产品、家副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和以金佛春酒业、金龙玻璃、龙山茶叶、优质煤业、荣双食品公司为主的一批效益好的龙头支柱企业。全镇工商企业16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94家,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人。2007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6亿元,企业增加值达6亿元,工商各税实现63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以粮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形成了生猪、麻竹、鱼苗、茶叶四大富民骨干产业格局。
未来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的大好机遇,双河把“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工定业以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活跃的市场、适宜的项目,本着“三让”(让名、让权、让利)、“三优”(优良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的原则,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605男18841女17764家庭户户数11662家庭户总人口(总)36284家庭户男18561家庭户女177230-14岁(总)79030-14岁男41600-14岁女374315-64岁(总)2582415-64岁男1331815-64岁女1250665岁及以上(总)287865岁及以上男136365岁及以上女15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993
四川省宣汉县双河镇
一、自然地理:双河镇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宣汉县西北部,距县城21.5公里,总面积64.84平方公里,襄渝铁路、210国道从西南至东北平行斜贯全境,双(河)宣(汉)、双(河)白(沙)、双(河)庆(云)公路交汇于本镇,构成宣汉西北部的交通枢纽,镇人民政府位于210国道,双(河)宣(汉)、双(河)白(沙)、双(河)庆(云)公路的交汇处。西北有帽盒山,海拔1105米,香炉山海拔1042.6米,全镇平均海拔545米,与花池、胡家、土主、方斗、大成、三桥、隘口等乡(镇)接壤。双河镇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辖镇。素有“宣汉西大门”之称,东接柳池乡,南与花池乡相连,西临大成镇、隘口乡,北与土主乡接壤。襄渝铁路、210国道、宣双路、双庆路、双柏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明朝末年建双河场,1949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双河公社,1983年复双河乡,1985年建双河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2.4万。襄渝铁路、210国道、梁(平)双(河)、双(河)庆(云)、达(川)白(沙)公路过境。辖南桥、石垭、大河、中埝、新闻、高峰、天井、东风、玛瑙、花石、长寨、尖山、交通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牛肉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养殖业以牛、生猪、家禽为主。境内有“中共绥定道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33年宣汉县苏维埃旧址”和“红九军二十五师驻地旧址”等革命纪念地。二、土地面积,: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7470亩,田11800亩,地5670亩。
三、行政建制:双河镇全镇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9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5万余人。全镇共有耕地1.2万亩,山林近3.5万亩,有3.1万亩生态公益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重镇。双河镇生态效益农业特色明显。近年来通过找市场、抓招商、建基地、调结构、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方斗村现代农业核心园区为龙头的种、养殖基地,有力地带动全镇经济发展,较快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被省评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曾多次被市、县表彰为先进镇。。
四、人口情况:全镇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场镇人口6500人,小学文化13013人,占49.8%;初中9801人,占37.04%;高中3339人,占12.62%;大专及大专以上305人,占1.16%。
五、经济现状及特色: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为0.61亿元、0.77亿元,0.23亿元。I、第一产业。双河镇农业基础条件好,种养殖业是主导产业,2002年粮食总产量10.92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8116万元,农业收入5400万元,牧业产值达1953万元畜牧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6.1%。2,第二产业。双河镇历来是川陕两省四县,七个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城镇饮食业、娱乐、旅游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年增长金额2700万元。
六、旅游资源:双河镇旅游资源丰富,香炉山是宣汉县境内名山之一,香炉山山高1042.6米,集佛教为一体,是我朝圣者的观光旅游之地,初一、十五香客不断,每年三月初三更是人山人海。从县城乘车沿梁(平)双(河)公路西行21.5公里,从达州市沿汉渝公路(210国道)北行40公里,从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沿双(河)白(沙)公路南行20公里即到。
七、支柱产业:1,苎麻生产。双河镇是宣汉县苎麻生产基地,全镇共有苎麻面积3000亩,玛瑙村、东风村是苎麻专业村,全镇年产量达100万斤。2,冬本生产。双河镇有种植冬枣1000亩,年产量200余万斤,资源丰富,销路畅通。·,3、了解各乡镇农经网专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情况(标牌、制度、组织机构、信息收集、发布等档案情况):目前乡农经网有工作室,有关制度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