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水乡地图
方水乡相关地区地图:
特产介绍
冬桃:又名雪桃,是中国稀有的果树珍品。冬桃果肉绯红,又脆又甜,皮薄肉多核小,富有冰糖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治疗目赤肿痛、肺热咳嗽什么的。它的生长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桃子:一样的春天开花结果,而且花期还略早于一般桃树,可就是当桃子长到樱桃般大小时便不再往大长了,(其他品种的桃可就争先恐后的上市了)待秋天气候凉爽时又开始长个儿,一直到“大雪”过后才逐渐成熟。这时候,你看吧,大雪纷飞,万木凋零,可是生机盎然的桃树上却硕果累累,灿若红霞。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雌雄异株植物。芦笋是指石刁柏嫩茎,因其嫩茎挺直,顶端鳞片紧包,形如石刁,枝叶展开酷似松柏针叶,故称石刁柏;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芽和竹笋,故中国已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芦笋枝叶呈须状,所以北京人称其为‘龙须菜’、‘猪尾巴’、‘蚂蚁杆’、‘狼尾巴根’;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均有野生芦笋,东北人称之为‘药鸡豆子’;甘肃人称之为‘假天麻’、‘猪尾巴’、‘假天门冬’等等。
农业发展
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一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方水乡旱作、多经作物中,地膜、小拱棚、大棚得到了广泛使用,地膜使用面积达8000余亩,大棚使用面积达3000余亩,抛秧面积达5000亩,优质果树72.6万株,良种产仔母猪3292头。
文明村镇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坚持从抓户、抓村入手,形成了创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小城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等基本形式,在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文明乡风、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11月,解放军驻河北省保定市某部与新城县崔中旺村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党中央对此项活动作了高度评价并在中国推广。随后,中宣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先后召开中国农村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和中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推动了文明村镇活动的广泛开展。1994年7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召开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推广林州市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先进事迹。从1996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先后总结推广了湖北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山东文登市“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辽宁开原市“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河北廊坊市“创建文明小城镇”、广西百色区域性连片创建、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贵州遵义市“四在农家”和山东东营市“文明信用户”等先进经验,推动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步步深入。199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996年12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在全国农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基本要求,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了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等494个全国文明村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特色经济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方水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两大主导产业,相继建立了3个基地(即:水果基地、蔬菜基地、仔猪基地),达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全乡的作用,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2001年,以白玉村为基础将广义、宝塔两个村与白玉村合并建立了“方水水果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党总支和管委会,任命邓怀才为党总支书记和管委会主任。截止2001年底,已有53家外地客商到方水搞农业开发,累计投资达4100多万元。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2001年方水乡共有村级医疗服务站9个,从业医生17人。乡卫生院从业人员17人,其中医生17人(8人在岗、离退休9人)、护理人员2人,拥有初级职称者达9人,2000年就医人数达4万余人次,临床上开展了阑尾、疝气、剖腹产等手术,医院固定投资达80余万元。
水果产业
发展优质水果生产:方水乡天然林面积达1.97万亩,占总面积的27.32%,全乡经济林发展达15097亩,占总面积的20.94%。林业产值达830.38万元,占总收入的15.33%。建立了以白玉村为中心的优质水果基地和观光农业示范区,全年生产优质水果8000余吨,其中以柚子、枇把、桃子为主要品种,其它还有李子、苹果、柑桔、梨、冬桃和葡萄、樱桃、枣等水果。用材林是全乡植被的主要类群,其大多以松、柏为主,各村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白玉、高包、宝珠、古树、尖山等村,其中尤以白玉村最多,达364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