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南镇地图
鲤南镇相关地区地图:
下辖村庄
引霞苑村涵井村仙安村下楼村大坂村平原村象运村象林村象坂村西埔村温泉村圣泉村玉田村玉塔村横塘村东山村
经济社会状况
近年来,鲤南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县城拓展的中心地带和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88亿元,比增33%,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比增83.5%,被中共莆田市委和市政府授予“经济工作先进乡镇”。鲤南工业园区完成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已累计投资6亿多元,入园项目40个,已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电子机械、服装鞋革、工艺美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其中云敦服饰和闽仙电器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优产品。鲤南城区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以龙翔新城、世纪花园、九隆商住楼为龙头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开发建成近1平方公里,竣工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入驻办公单位12家,入住居民1500多户,人口7000多人,实现建成区通道绿化、美化、亮化,集办公、商贸、金融、文教、体育为一体,人居环境舒适的新城区正在崛起。社会事业日益发达。乡村文化活跃,2006年度被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评为全市第三批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先进单位。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日臻完善。教学条件、办学质量不断优化,镇内建有2所中学和17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工业园区所在地拥有2所职业中学,设有电子、电器、计算机、工业企划等专业,年可为企业提供实用技术专业人才1200多人。
行政辖域
鲤南镇位于木兰溪南岸,地处仙游县城南大门,是县城中心区的新兴地带,全镇土地总面积42.59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据当地网站2009年数据显示该镇总人口51518人。
政府活动
鲤南镇广泛开展新春招工活动:一、举办企业招工现场会。农历正月初八、初九,组织鲤南工业园区范氏至尊、艾力爱等十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在仙游汽车站广场举办招工现场会,当场有300多名待业人员与企事业签订招工协议。,二、开展各类职业能手调查。组织各村(社区)劳务协理员进行各类职业能手调查摸底,正月初九前完成100多人职业能手调查登记,引导职业能手对口就业,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三、建立停业用工劳动备案制度。组织园区内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各村(社区)有关企业进行用工劳动备案,及时发布招工信息,发放招工宣传材料1万多份,广泛推荐社会就业,着力解决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协调劳动力供需对接,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四、开展征地项目农业户籍人口普查。随着园区开发的纵深发展,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该镇适时开展征地项目农业户籍人口普查,更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大力引导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鲤南镇举行庆“三八”系列活动:一、召开家属廉政座谈会。3月6日,鲤南片区20多位党政领导家属集中举行座谈会,会上镇主要领导要求各位家属当好“贤内助”,推动廉政文化进家庭,协助亲人把好防微杜渐关口,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会上分发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印发的《提醒信》,要求各位家属自觉遵守中央关于换届工作“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进一步严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二、现场参观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家属深入鲤南工业园区和鲤南新区,实地参观建材城、商贸城和主干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激发创业热情,全力支持亲人全身心投入项目攻坚,为推动鲤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三、举行拔河联谊比赛。女家属和镇女干部分成两组,举行拔河比赛,沟通增进友谊,增添节日欢乐气氛。
防洪排涝
随着鲤南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做好辖区内的防洪排涝工作,鲤南镇、鲤南工业园区管委会花大力气重点解决低洼地霞苑、圣泉等片区的排涝难题。鲤南镇规划在圣泉片区建设2条排涝渠,总长1.86公里,沿规划中的路网平行布设,断面分别为8×4m和3×3m,可满足上游12平方公里内的20年一遇洪水排放。另规划在现状的居民区附近沿在建的二环路埋设直径1.6米的地下排涝管道,长540多米。上排涝工程估算总投资550多万元,将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实施。鲤南镇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结合地形、地势、天然水系和城市规划建设,合理划分排水分区,设置一定的临时蓄滞涝区,采取撇洪渠、顺堤涵管等措施,尽量将涝水自排入外河。地势较低地区,按照排涝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排涝泵站和控制设施。鲤南镇重视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加强全流域水土保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和水文气象预报。鲤南镇用地发展方向和规划建设用地选择,考虑防洪排涝因素,尽量避开洪涝灾害高风险区。鲤南镇规划建设尽量保留天然水面,保持必要的调蓄能力。
科技兴镇
鲤南镇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1、以鲤南工业园区和城南新区开发为载体,通过品牌建设积累技术、资金。在巩固“云敦”和“闽仙”两个福建著名商标的基础上,云敦至尊牌衬衫、西裤,云敦牌衬衫和闽仙牌(QDJ)系列减速发动机荣获2004年福建省名牌产品,此外,云敦至尊、云敦还荣获2004年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形成镇、村(居)、户二级农技推广网络。鲤南镇里抽调专业人员组建科技站,各村(居)配备科技副主任。农广校成立后,开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期,受益农民达500多人。3、积极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2004年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购置先进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从8%上升到15%,产销量名列同行业前茅,QDJ2816棘轮式大功率减速起动机研制成功,替代美国进口。4、组织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成功构塑科技富民信息平台,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鲤南镇完成了12部北京光彩农信机和2套农信快车的安装调试。鲤南镇该平台以北京光彩农家宝信息机为载体,拨号上网访问中央服务器,每天下载、浏览实用农业信息,并通过信息示范户将该信息提供给周边农民,以一户带动一村的方式,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民朋友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5、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帮扶活动。重点挂钩帮持的村、企业、基地、大户共8个,其中象林村茶果基地,玉田“早钟6号”枇杷基地和下楼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科技示范作用。6、积极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象林村的茶果套种绿肥推广项目列入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争取资金到位5万元。鲤南镇申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个。
整治环境
随着村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增强了。鲤南镇就以玉田等村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试点。鲤南镇玉田村投入近万元资金购买了一部半旧的手扶拖拉机和一部平板车,设置7个指定垃圾池,由保洁员准时清扫,村民也自觉地配合,当专用的手扶拖拉机慢慢行驶中,村民们就自动地把生活垃圾倒进去,保洁员清运到指定的海亭岭垃圾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俗,起初一定要发动大家动手,全面消灭垃圾卫生死角,改善环境质量,之后,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各类农村卫生定期打扫和检查评比机制,以实现农村卫生状况的根本改变。清垃圾、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卫生整治,换来的是村容整洁,村风纯朴,很值要建立这个好的长效机制。鲤南镇抓好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搞好“两规”。就是要搞好新村建设规划和老村改造规划。二是开展“三清”工作。要清除村前屋后的垃圾、淤泥和河涌。三是落实“四改”。要改好自来水、下水道、公厕和禽畜栏。四是实现“五有”。做到有村道、有绿化带、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有水环境和有特色,要建有村民公园。把环境整治与发展生态经济和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相结合,走出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农村环境整治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