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镇地图
游洋镇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
游洋镇共有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初小3所,设1个教学点,在校生1950。游洋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游洋镇九年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了青平小学扩建工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学校占地面积253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9个,有教职工115人,现有部室25个,均按“双高普九”一类标准安装设置;学校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均达标,绿化面积生均5平方米。校园鸟语花香,文化建设有特色,是县级“文明校园”。学校以“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游洋镇围绕调整教育大局,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行应届毕业生就业技能教育,实现教育强镇。
游洋初级中学:仙游县游洋初级中学(游洋中学)位于仙游县游洋镇游洋村,创办于1969年,原为一所完全中学,1981年撤并了其中的高中部,现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0多亩,学生1200余人,校内绿树成荫,风景怡人。教学设备、生活、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共开设1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0余人,其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教师25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7%。学校以“立志、立人、求学、求慧”为校训,贯彻"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忠于职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奋发争先”的教师队伍,坚持"民主治校,科研兴校",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规章制度,狠抓内部管理,全面启动激励机制,率先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学风、教风、校风良好,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显著的办学效益。学校先后获得市、县多种荣誉称号。努力办成有鲜明山区特色的人才成长基地。学校把德育工作同创建和发展“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和军警民共建等活动结合起来,摆正德育首要地位,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坚持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自主的精神、竞争合作的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化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教师学年教学量化考核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在全校营造了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了对中青年教学骨干队伍的选拔及培养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中考连年取得优异成绩,地址:仙游县游洋镇游洋村南溪128号,邮编:351258
资源开发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8%,拥有山地面积22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4万亩,立木储量36立方米;果茶面积二万亩,以李子、柑桔为主,还有黄梅、油茶、橄揽、柿子、板栗等;毛竹林面积6万亩,占莆田市毛竹面积的38%,占仙游县的50%,为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游洋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竹、木、笋、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广阔。水力资源蕴藏量为二万千瓦,已开发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2565千瓦,并与县并网;建立调节水库3座,总库容量175万立方米;拥有一座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站和180多处小型自来水站。游洋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石有叶腊石、花岗石、高岭土、朱砂土和优质矿泉水等十多种,其中叶腊石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为福建省三大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1961年建游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1997年,面积177.1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游洋、梧椿、天马、龙山、沽山、里洋、桥光、五星、双峰、石里、河星、龙溪、兴山、石山、鲁头、霞峰、金石17个村委会。
特色农业
游洋镇是中国南方主要产菇基地,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同时原材料丰富,十分适宜发展菌菇生产,主要品种有蘑菇、香菇、巴西菇、魏奇菇等,其中以香菇、巴西菇最为有名。游洋镇香菇产量在福建省名列前茅,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游洋镇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菇农们拥有娴熟的香菇种植技术,利用农村夏季农闲季节,在家里就可以从事香菇木料加工、食用菌种的培育等简单工序。只等到菌种孕育成熟了,就集中由协会收集送检出口到海外市场。游洋镇“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生产模式,大大地降低菇农种植香菇的市场风险,游洋镇的香菇生产模式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菇农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游洋镇向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地区出口830余万袋,仅此一项为菇农直接创收460余万元。许多农民琢磨其他菌菇品种生产。游洋镇来到仙游县金溪茶厂领取30多台日本进口的采茶机。加盟仙游茶叶龙头企业金溪茶厂的40多个茶场在春茶开采前全部配齐了较先进的采茶机、烘干机、包球布等制茶设备,这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成万茶农依托龙头带动继续搞活仙游“茶经济”。游洋镇龙头企业对属下茶场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巡回讲授,定期集中培训的生产管理,统一供应肥药,做到作业时按山头茶树的编号建档,且每年投入上百万资金改造老化园;每当春茶前、冬茶末,茶农大户都要被请到先采的基地场现场培训采、制技术,且还要集中三至四次研究茶叶消费的动向、市场行情、加工对策及各销售点对茶叶品质的要求,齐心协力确保出产优质茶,出现了“没有陈茶积仓”的产销新气象。通过“龙头加农户”的这种形式,游洋镇做活“茶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游洋镇毁弃的五六千亩茶园。新开的20000多亩茶园,投产8000多亩,全年出产2.5万多担“金溪茶”,其中出口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地2000多担,游洋镇茶产值高达8000多万元。游洋镇数千户茶农在龙头强力带动下,年均增收七八千元,仙游县涌现了东岐、新周等10多个茶叶专业村,吸引了3000多外来民工前来打工赚茶钱。
行政代码
[代码]350322111:~201游洋村~202梧椿村~203金石村~204天马村~205双峰村~206石里村~207龙溪村~208河星村~209兴山村~210霞峰村~211石山村~212鲁头村~213龙山村~214沽山村~215里洋村~216五星村~217桥光村
医疗
游洋镇内有中心卫生院1个,卫生医疗室21个。逐步完善了村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疫苗接种工作扎实认真,地方病及各类传染病均在控制指标内,无重大疫情发生。随着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健康状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遏制,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万人,占赤岩镇农业人口1.4万人的90.67%,门诊医疗1.35万人次,补助资金28.4万元,住院1.11万人次,补助金额858.7万元。医药总费用757.5万元,补助204.9万元;费用609.1万元,补助221.9万元;乡镇级7781人次,医药总费用838.3万元,补助43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生病群众家庭经济压力,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发生。游洋镇推行合作医疗资金程序化监察。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管理制度,游洋镇政府统一安排各级新农合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实行经办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分离,做到“三重审核、三级公示、多方监督”。
资源开发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8%,拥有山地面积22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4万亩,立木储量36立方米;果茶面积二万亩,以李子、柑桔为主,还有黄梅、油茶、橄揽、柿子、板栗等;毛竹林面积6万亩,占莆田市毛竹面积的38%,占仙游县的50%,为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游洋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竹、木、笋、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广阔。水力资源蕴藏量为二万千瓦,已开发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2565千瓦,并与县并网;建立调节水库3座,总库容量175万立方米;拥有一座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站和180多处小型自来水站。游洋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石有叶腊石、花岗石、高岭土、朱砂土和优质矿泉水等十多种,其中叶腊石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为福建省三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