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涪陵区地图 >
龙潭镇地图
龙潭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龙潭镇位于桃源县城西部,距县城45公里,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原丁家坊、龙潭、鄢家溪三乡合并而成,1997年11月撤乡建镇,正式命名为龙潭镇。面积256平方公里,为全县乡镇之最。东与佘家坪、凌津滩两乡毗连;北与理公港镇接壤;西与钟家铺乡交界;东南隅隔沅水与兴隆街乡相望,全镇辖丁家坊、杜家坊、枣儿垭、皮家育、株木山、水碓育、仙花山、王家溪、郭家界、左家溪、落家坪、黄伞坡、双堰垭、同观山、徐家坪、楠木湾、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树垭、剪家界、鄢家溪、松山寺、七铃坪、金盆山、仙境垭、小伏溪、罗家湾、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家桥33个村,2个居委会,341个村民小组,3万人,耕地面积4.78万亩,城镇规划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96平方公里,现有城区常住人口6000人。

简介

龙潭镇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边缘,地处北纬32°27′,东经107°07′,东邻同乐乡,西邻大顺乡,南接南川冷水关乡,北接青羊镇。龙潭镇东北距涪陵城63Km,南距南川城43Km,西距重庆城155Km。有涪(陵)南(川)路和两条龙新(新妙、新村)公路穿越集镇而过对外连接。集镇建成区面积1.0Km²,镇区幅员面积129.3Km²,现有耕地面积68175亩,其中:田46965亩,土14910亩,有效灌溉面积37418亩,林地69553亩,覆盖率达42%。镇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8个农业社,14个居民小组,13060户,共45950人,其中:城镇人口9700人,占总人口的21%。

地方特色

该镇盛产大米——“龙潭牌大米”闻名于周边10多个区、县、市,独占市场鳌头,三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优势,龙潭大米清洁、卫生,外观质体油浸,入口清香,口感滋润,营养丰富,2002年至2003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2002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龙潭大米“放心米”,选入《中国名优产品》,2004年荣获“中国著名畅销品牌”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属丰田里,解放前称上丰乡,解放后设龙潭乡。1958年,与溪联、龙义、五湖、抚溪等村组建为抚市人民公社。1959年分设龙潭管理区。1961年单设龙潭乡人民公社,1970年3月并入抚市人民公社。1984年属抚市乡。1992年抚市撤乡建镇。1993年从抚市镇分出设龙潭乡。1997年撤乡设镇。

乡镇简介

龙潭镇位于永定县境之东,永定河上游,东接新罗区适中镇,南连南靖县梅林乡,西靠抚市镇,北与培丰镇毗邻,面积81.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龙潭村,距县城41公里。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果场。有83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其中5个革命基点村。2000年,全镇有3352户12727人。属汉族,除联中村兼讲“金子学”外,其余均讲客家方言。

自然条件

龙潭镇属浅丘低谷带坝,以平坝低山为主,平坝面积占69%,山区、缓丘占31%,最低海拔高度为665.7m,最高海拔为1200m,中部平坝线丘,地貌呈盆状,东西北森林植被茂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4%,中小型水库7座,山坪塘145口,真可谓:山上鸟语花香,平坝农田延绵。久负盛名的河潭蜿蜒穿越集镇而过,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渔米之乡”之美喻。龙潭镇镇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7°C,最热平均气温29.5°C,极低气温2°C。镇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蕴藏总量220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1210万立方米,用于发电1050万立方米,可用于农灌130万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30万立方米。我镇的地质状态多为页岩、砂岩混合浅丘地貌发育,以红棕紫泥和棕紫油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