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镇地图
清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势概况
该镇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413米。山系由大梁山南、北两系来脉分布在镇边周围。马边河由西入镇境,蜿蜒绕过集镇,在康家村汇入岷江,流程17.7公里。截止2006年丘陵、平坝占总面积的50%。全镇地处马边河流域的冲积平坝上,北面背靠阡陌纵横、美丽富饶的洛江三坝,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马边河水和绵延起伏的五龙山脉。数千亩平坝的四周皆有群山为屏。东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为五龙山、金鳌山;西为三台山、沉犀山、龙门山;北为龙马山、大山坡、仙人山。这使洛江三坝形成了一个小盆地,清溪古镇便坐落在盆地南边沿。古镇紧靠马边河。河对岸为五龙山的大龙山、二龙山、三龙山,此三山均为观览全镇风貌的最佳制高点。站在主峰二龙山峰顶上,上可眺“沉犀秋月”,下可览玉观寺风貌,整个洛江坝、筒车坝、三台山、龙马山和全镇街景尽收眼底。碧透的马边河从犀牛沱缓缓南来,绕过清溪古镇又缓缓东去。壮丽的清溪大桥横卧在镇西端马边河上,成为古镇又一道靓丽风景。这四周的山形地貌,特别是五龙山、金鳌山、三台山、玉皇山等构成了一条十分优美的天际线;洛江三坝的四季景色成为古镇流动的背景;马边河水体则为古镇注入了青春活力,使其灵动飘逸,为其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清溪古镇形成了“背靠平畴沃野,面向绿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坝”的环境特色,同时还形成了“东有老君坐镇、西有金鳌守门、南北群龙护卫”的文化特色,为清溪古镇增添了无穷魅力。
人口
该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3年非户籍人口约35万人。户籍清溪人由有两大族群组成,其一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客家族群,其溯源较为认同的是;800多年前其先民逐由惠阳逐迁徙至此而成。另一为以本地话(属粤语的一分支)为母语之本地族群,其溯源一般认同的是;其先民较客家先民为早至此。客家族群居民常以客家人自称,而本地族群居民罕以本地人自称。本地人一词有广义、狭义区分,狭义上只包括本地族群,广义上包括本地族群及客家族群,倘若属狭义的与属广义的两者相论时,坊间习惯上,会在本地族群的称谓后;男子加上“佬”字、女子加上“嫲”字,如“本地佬”“本地嫲”。该镇21村(社区)中,除大埔村、土桥村、长山头村、谢坑村、荔横村的居民多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余17村(社区)的居民大多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该镇约3万居民中约有2.5万以客家话为母语,占居民总数8成以上。
清溪美食
1、清溪一绝――宋羊肉:羊肉汤是集传统保健功效与现代人色香味美的饮食要求为一体的美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清溪宋羊肉”经过二十余年精研细琢,已成为清溪一绝,在县内外闻名遐迩。“宋羊肉”的独特得益于来自马边、屏山、沐川等地的土山羊。有专家趣言土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以此作为主要原料的“宋羊肉”,自然汤鲜味美,活色生香,被称为“绿色羊肉汤”当之无愧。“宋羊肉”不仅羊肉汤和羊杂汤堪称一绝,其羊蹄、炒羊肝、卤羊肉、粉蒸羊肉以及其自制的油糍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虽然各地都能吃到羊肉汤,但犍为、五通、乐山等地专门驱车前往清溪品尝正宗“宋羊肉”的还是大有人在,冬天更是络绎不绝。2、石黎鱼火锅,石黎鱼火锅的鱼来自污染很少的马边河,其鱼火锅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醇和厚道,食之口齿生津,久食不腻,回味悠长,乃绿色、健康、养生之佳肴。3、清溪叶儿粑,清溪叶儿粑的制作选料考究,工艺精细,甜的是用糯米细粉做包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豆沙、芝麻等合制成的馅,咸的则以鲜肉、芽菜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做馅、成型、上笼等工序蒸制成独具风味的叶儿粑,特色是清香滋润,味道鲜美,皮薄馅足不沾叶,滋润爽口不粘牙,是清溪传统名小吃之一。4、杨包谷粑,清溪镇人杨正明,选用金黄色上等干包谷,加石灰水煮熟,用青水淘洗数次,洗去包谷表皮和胚芽,石磨细磨研茸。包谷粑馅用上等芽菜,拌以香葱和鲜肉颗,将包谷粑置于平锅内,用猪油煎制成扁平圆形,再放炉内反复烘烤,包谷粑烤熟后,表皮呈金黄色,食之酥脆香馨,里层细嫩、绵软、滋润,香酥爽口,食者都赞不绝口。
历史文化沿革
该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清水溪固有水码头之称,由于地处马边河下游,系雷波、马边、屏山、沐川四县物资进出口的总口子,又是水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因此,清溪集镇经济文化活跃,市场繁荣。清溪镇是历史文化古镇,自唐代开始置镇,从北宋公元1011年起,清溪作县城360年。至今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众多,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著名的有始建于北周的真觉寺、明代半边寺摩崖佛像、明代玉皇观、清代沉犀节孝坊、清代南华宫和犍为八景之“沉犀秋月”和“清溪渔唱”等,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为数众多的四合院民居。清溪古镇的保护已被列入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其具有非常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清溪古镇人杰地灵,文人骚客常聚该镇吟诗作对,留下不少佳作。改革开放以来,清溪诗书画协会成绩斐然,被乐山市政府授予“书画之乡”称号。
区域概况
安仁县清溪镇位于永乐江西岸,与城关镇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开阔,田筹阡陌集中连片,俗称清溪洞。清代属益相都,民国时期属熊峰乡。1952年划属第三区(洋际区),1956年始设清溪乡,1958年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清溪乡,1998年设镇。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31564人,18个党支部,853名党员。
区位概况
清溪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县城西南10公里处之马边河畔。该镇2006年底有15528户,47476人,其中集镇常住户口6554人,其余为农业人口。总面积为81.5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南北纵贯全境,马边河西东横流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辖2个社区、15个居民小组和26个村、194个村民小组,共有15528户,47476人,其中城市居民6554人,农业人口40922人,全镇有劳动力25269个,耕地27722亩,森林覆盖率为43%。截止2006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治安稳定,秩序良好。镇境夏商时属梁州(古九州之一,辖今陕西、四川、云南三省的部分地区)之域,秦时属蜀郡武阳县(今彭山县),汉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北周属戌州(今宜宾),沉犀郡武阳县,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属戌州犍为县,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属嘉州犍为县至今。
行政辖村
西王村引新兴村横龙村三户村青横村团结村苍南村皖山村白衣村伏会村周岗村清溪村兴隆村许黄村董城村景林村半湖村三星村卞山村汤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