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乡地图
增福乡相关地区地图:
优势资源及发展项目
增福乡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是各方有识之士共谋发展、筹创千秋伟业的一片热土。(一)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在家劳动力减少,2007年可以为开发者提供1万亩农业用地开发,目前有小型花卉基地1个,苎麻2500余亩,蚕桑180余万株,2007年分别创产值20万、90万元、229万元,春晖蔬菜基地落户群力村,占地150余亩,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但农业项目不具规模性和系统性。增福乡是建立发展中药材、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及其它农业经济项目的热土,是目前由城市发展转向农村的看好项目。(二)生猪发展前景可观:增福乡“生猪”驰名重庆、南川、涪陵等地,生猪养殖年出栏数在400头的1户,年出栏数在100头的3户,年出栏数在50头的8户。目前,在建年出栏数在300头的养殖场3户,重庆南方集团在增福拟建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养殖场2个,生猪养殖成为创造财富、发展增福乡的又一项目。(三)矿产资源丰富,增福乡得油江河和铁瓦寺山(木鱼山后沿)之利,资源主要有煤、硫铁矿以及水利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其中煤的储量1200万吨左右,水能蕴藏量5800千瓦,2007年已建成煤厂2个,水电站8个,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四)竹林资源,增福乡有竹林面积7000余亩,年产竹5000余吨。2004年前当地农民对竹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用于竹编工艺,如背兜、箩兜、菜篮子、竹席等,许多工艺品颇受城里人倾爱,是就地取材发展竹编工艺和竹器开发又一优势项目。2005年,回乡创业的熊兴志开办了年加工15000吨竹块(竹碳生产的原料)加工厂1个,使增福和周边乡镇的竹林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五)增福土鸡产业发展迅速:增福土鸡是放养于房前屋后、山间林地的土杂鸡种,食的是五谷杂粮、昆虫、青草,饮的是山间露水,具有骨小肉丰、土味淳朴、营养丰富的特点,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在重庆、南川等地有较大的市场销量,但2004年底没有养殖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增福土鸡产业,增福乡于2006年开始打造增福土鸡产业。2006年5月,重庆市涪陵区增福土鸡协会登记成立;同年9月19日,增福土鸡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受理并公示。2007年,在渝中区和涪陵区政府的支持下,于1月12日举办了“首届增福土鸡秀”评选活动,经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增福土鸡享誉巴渝;1月26日,带有“增福土鸡TM”商标的增福土鸡在重庆主城12个重百、新世纪超市上市销售,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7月,协会在新妙、明家、两汇、石沱、石和五个乡镇成立了分会,共同打造增福土鸡品牌。9月,涪陵区政府着手选育提纯增福土鸡品种;2007年年末,增福土鸡协会拥有会员2.5人,养殖户3.8万户;养殖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大户有50余户;销售增福土鸡150万只,产值5700万元,存栏70余万只。增福土鸡产业被打造成为涪陵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第五篇文章在全区推广。
教育文卫
1989年以前,增福乡、三合乡共20个村均有学校,2004年村上除永宁、同心村外其余村没有学校,全乡有教师127人,在校生人数2600余人,其中有幼儿园2所4个班200余人含私人幼儿园1所50余人;中学1所10个班500人,成人学校1所50人,小学3所1850余人。每年初中升入重点中学10人左右,2005年创历史新高,升入重点中学52人(其中升入涪陵五中、涪陵实验中学44人),是历史升学人数最高年份的1.37倍。2007年初中教育再创辉煌,升入市级重点高中(涪陵五中、涪陵实验中学)49人,列全区72个初中单位第10位;升入重点高中64人,列全区72个初中单位第6位,居同类乡镇第一位。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上线率在80%以上。1992年电影院关闭,2004年闭路电视进入千家万户。2000年以来,用于办公、上网学习、休闲娱乐的电脑逐年增多,2007年全乡约有300台,其中约150余台进入私人家庭。增福乡卫生医疗机构(联合诊所)最早于1952年设立。2007年有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8所,医务人员40余人,医疗设备较为齐备,基本上能解决群众治病需求。在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上,唢呐、金钱板、“做道场”流传至今,2000年后群众乐队逐渐兴起。
人口与计生
增福乡人口变化自1987年以来较为平稳,以汉族常住人口为主,以张、杨、李、王居住的人口为最多,2007年全乡有6426户20532人,人口密度252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9002人,非农业人口1530人,男10873人,女9659人,18岁以下3839人,18-60岁13031人,60岁以上3662人,迁进81人,迁出206人;出生233人(含补报往年出生入户139人),死亡1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00以来均在1‰以内,2007年为-1.6‰,2007年计划生育率达到了92.5%。
农林水利
增福乡农业在种植上以粮食作物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是苎麻、油菜。2000年以来乡政府围绕“蚕桑、苎麻、小家禽”三篇文章,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中2007年粮作物播种面积为53206亩,产量为17040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9460亩,产量250吨,与78年比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到2.1倍,亩产翻了一番,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了5倍。在养殖上主要有猪、牛、鸡、鸭、鹅、蚕等。其中2007年生猪出槽数18143头,年末存栏数13850头,小家禽63余万只(其中增福土鸡45万只),森林面积亩2720公顷,覆盖率为34%。水利建设初见成效,有小Ⅱ型水库2个(打字丘水库和花桥水库),三坪塘208口,塘库总蓄水量为171万立方米,能灌溉农田4200余亩;天宝寺水库左干渠通过延寿、永宁、河坝、群力、小湾5个村可以保证这几个村农田灌溉。辖区内由于山高地陡,农田单块地面积小,机械化耕种较难,2007年底有适合乡情的农耕机32台。
自然景观
(一)增福之最:大茶园,位于增福乡小湾村3社,海拔892.2米,是增福乡海拔最高之处,晴天在山顶可看新妙、大顺、木洞、丰盛场镇,据说还可看到重庆朝天门。咸丰二年(公元一八五三年)在此修有一座三层土木结构的碉堡,内住绅士几十户,主要用于防敌之用,这里地势险恶,是易守难攻之地,在此可东望涪城南坪、西观重庆朝天门,7、8月天空晴朗时可看清长江中轮船往返。(二)增福特景:鹅弓架梁子,距增福乡政府驻地7公里,海拔800米,山高树林茂密、环境优美,有上南川金佛山的盘山之路,是“一脚踏三县”之地,以山象鹅弓形而得名。在山顶立有一碑,碑三面分别刻有涪陵、巴南、南川碑文。人在此可以一脚踏涪陵、巴南、南川的土地,并可观巴南区丰盛镇著名的“三潮水”(“三潮水”的水每天有三次变化,传说是犀牛在朝水)、响水湖、丰盛古镇(市级)等景观,有“到增福不至鹅弓架,回家抱枕睡不着觉”之说。(三)涪陵之最:铁瓦寺山,在距增福乡政府驻地5公里,海拔833.8米,是涪陵最西之处,山上曾修有一寺庙,现被损,晴天在山顶可看新妙、增福、木洞、丰盛场镇,山上空气新鲜,可以感受大自然之美。半山有一道门,远看恰似天空中的一道门,故称“一天门”。(四)增福树之王:黄桷树,在黄龙村2社回龙庙处有一棵黄桷树,直径约1.5米,树遮荫面积1亩左右,树形奇特、美观,树冠根须入地尤如空中一柱,树叶四季常绿,是增福乡最大的一棵树,堪称增福树之王。
工商企业
增福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油江河便利的水利条件以及丰富的煤、硫铁矿资源,工矿小型企业较为发达,自2001年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来,工矿企业不断壮大。2005年建成的电站有:吉能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为红沙岩电站)、增福电站、洪河电站,总装机2000千瓦,年发量1000万千瓦时以上,2007年,油江电站、黄龙电站和天禄桥电站建设完工并投入生产,年发电量在200万千瓦时以上;开发的煤厂有:五一煤矿、增福煤矿年产量均在3万吨以上,位居重庆三大煤矿基地之一的巴南区丰盛镇同该乡煤矿资源是同一区域。而含量丰富的硫铁矿还没有被开发利用。非煤矿山、饲料加工厂、预制厂、晋明劳务有限公司各1个,2007年共有企业13个从业人员350人,实现企业总产值14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