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白银市地图 > 会宁县地图 >
白草塬乡地图
白草塬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环境

白草塬乡属干旱塬区,是典型的西北黄土地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分布着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型深谷,多属黄土堆积侵蚀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为会宁县八个灌区乡之一,属高扬程灌区。土地资源极其丰富,境内地势平缓,属湿带季风气候,气候干燥酷热,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0小时,通风良好。降水及少且年、月变化很大,干旱灾害频繁,年均气温6—7.5摄氏度,多年降雨平均量为366毫米,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7—8月,年蒸发量1750毫米。海拔位于1600米至1700米之间。

地方特产

羊羔肉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生物学效价高,符合FAO/WHO提出的人体氨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B1、PP、C、D、叶酸等多种营养性元素;属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纹良好,胆固醇含量低;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食品。其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肌肉纤维细,交联少,嫩度高;低级脂肪酸、氨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丰富,膻味轻微,香味浓郁,感官品质优异。主要产品有分割包装生肉产品及加工熟食产品等。

模范村庄

北刘村,位于河畔通往草滩、刘寨的公路段上,交通便利,人居集中,市场比较活跃,商贩和铺面特别多。2007年3月,北刘村被白银市政府确定为白银市列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政府投资,地方筹资,铺面建设已于2008年5月全部竣工。共新建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的商铺168间,同时新建了集文化、娱乐、商贸为一体,占地20余亩的广场一处,已接近尾声。会宁县交通局还配合新农村建设投资50万元,将北刘村通往四房社的道路进行硬化,结束了北刘村村间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北刘村将争取在2008年内完成11公里的通村砂路建设任务,全方位的创造条件做好河(畔)刘(寨)路白塬过境段12公里的整修;实施好15万元的树王村通社农路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白草塬乡水利设施改造项目,用3—5年时间新建泵房20座、渠道200公里,经过努力,使白草塬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变。

社会事业

白草塬乡共有中小学17所,学生7287人,教职工302人,中学均实现了校舍标准化,小学布点工作基本完成,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普九”验收。科技工作效果显著,广大群众的科技推广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基础实施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改造了农村电网,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文化、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白草塬乡面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狠抓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促工作上台阶,主要作法:一是对白草塬乡所有的固定上墙标语重新刷写。严格按照“村三组五”和省人口委关于计生宣教工作两个“不算数”的要求,在公路沿钱,人群集中的村、组地方共刷写固定标语380多条,制作国策碑21座。内容以计生法规、生殖健康、中央《决定》和优先优惠等为主。二是白草塬乡积极筹措奖金,为每户购制下发了一份计生宣传材料,即服务袋和《宣传手册》,使宣传品户有率达到100%。坚持经常性工作,面对面地向群众宣讲计生政策。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网络的作用,和计生协会会员、自管小组长扎根于群众中的优势,适时集中村民宣讲政策。召开其他工作的会议时,计生政策的宣讲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全民参与计生的良好氛围在白草塬乡正在形成,村民自治得到了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全面进步。

名胜古迹

慢牛坡战斗遗址位于会宁县白草塬乡四百户村,距会宁县城70公里。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93师和红4军1个师在河畔镇慢牛坡设伏,阻击关麟征部,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北渡黄河。28日,关部进至车家川一线,其部73旅145团进入慢牛坡红军伏击圈,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关部146团随后赶来增援,关麟征率师部亲自督战,激战至午夜,红军北撤,双方伤亡均重,红31军93师师长柴洪宇及100多名红军指战员牺牲。警卫员王树堂委托当地农民姜启容荣置棺埋葬柴洪宇。1958年柴洪宇亲属将其遗骨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

经济状况

在白草塬,不仅种植业有特色、效益明显,而且养殖业也是该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化引导,加强培训,措施得力,畜牧产业已发展成为白草塬乡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白草塬乡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碗豆套葵花和籽瓜种植是白草塬的种植主导产业。籽瓜种植面积5000多亩,总产黑瓜籽500吨;碗豆套葵花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总产量达2000吨。羊产业是白草塬的养殖特色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白草塬乡已建成标准化圈舍1000多座,青贮窖300多眼。5000只以上的养羊示范村4个,羊只饲养量和存栏数达5.2万只,养羊户达2400户,其中50只以上的养羊户400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720户。养羊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源于养羊。白草塬乡猪存栏近万口,白草塬乡有近20户人家的猪养殖量达到30多口。养羊也是在窟沱村的一个主要养殖业,窟沱村以养羊协会为龙头,辐射带动景庄、树王羊产业的发展,改良羊只优良品种,使舍施养羊大户达到450多户,羊饲养量达到6.9万只。鸡产业也是白草塬乡的一个主要产业,建立了以总堡村为中心的养鸡合作社,存栏达12万多只。在总堡村的示范带动下,总堡、树王、九百户等村的鸡养殖量已达8万多只。现有紫花苜蓿面积1万多亩,玉米3万多亩,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为发展舍饲养羊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形成了养殖、良种繁育两大体系,发展饲料加工和肉羊加工,以种植业促养殖业、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种养滚动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将劳务作为谋发展的杠杆,加强组织协调,抓出成效。白草塬乡实施“增收抓劳务”战略,着力打造“建筑、家政、轻纺、保安”四大劳务品牌,把劳务输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之一来抓,劳务经济撑起了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白草塬乡对剩余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有组织地输送到北京、青岛、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从事建筑、家政、纺织、电子、保安等工作。通过政府组织和能人带队,白草塬乡已有3400多名务工人员外出打工,年收入可超过23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