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白银市地图 > 会宁县地图 >
太平店镇地图
太平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丧葬习俗

办丧事又叫过“白事”,礼仪繁琐,铺排很大。仪式的规格视死者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视死者的地位、年龄、辈份而定,视死者的身份而定。2000年9月以前,本地向来采用土葬。丧葬过程为入殓、停灵、吊祭、出殡、送葬、安葬等。后上级政策规定要火葬,人们把死者收殓后送去火化,其它仪式不变。一般家庭办丧事,首先将死者趁尸体未僵之前,请人把寿衣穿上,装进棺材停在堂屋里,或专设灵堂。如果自己没有现存的棺材,在别处买后往回运要把棺盖倒扣,用一红纸附在上面。富有家庭棺材多用杉、柏、楸树等优等木质做成,内裱糊白纸,外涂黑漆,在棺内头枕5—7块瓦,为死者叠一三角形帽子,内穿红衣红裤,外罩其它衣服,上下计单数(5—7件),袜子不准是灰色(传说穿灰色死后变驴子),棺底用剪的纸钱摆个人形。用一水壶现从水井里打半壶凉水,给死者前三后四洗个澡穿上寿衣,先放在地下(叫落榻),放挂小鞭,然后“上材”,放挂大鞭。左手放一串10个小饼子,为“打狗饼”。用火纸垫住棺材口,将棺材盖上透空气(如果是假死,三天内可还阳)。棺材头放一供桌,摆上十个供香馍,几斤猪头肉,擀一根面条搭在筷子上放在碗上,点上两支蜡烛,插上香。棺材下面点上油灯,一般放三天下葬(也有放5—7天的)。第二天下午,亲戚朋友都前来吊祭。但死者的姑娘女婿一定要在十二点以前来下祭,整猪活羊,一套供香馍,孝幛布,棺罩、坟罩,一对纸人(童男童女),有的还做一匹大白马,一栋房屋、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请“火祭”先生(现在还做花圈、请乐队)一路吹打。走到后,丧者方请的乐队相迎,这时鼓乐齐鸣,鞭炮礼花齐放,换上拿来的祭品、纸人,女婿、女儿跪在棺前痛哭,女婿叩三个头,跪在左边的孝子还三个头。给姑娘女婿发4.5尺的白布巾、黑袖箍、白鞋、布料腰带、搭头布(孝子比棺撕孝巾)。其他来下祭的亲朋一般是鞭炮,一捆火纸,一个花圈。儿媳、孙媳娘家来吊祭也搞供香馍、猪头肉、孝幛,请乐队。侄辈发给三尺长的孝巾或黑袖箍,孙辈发给红袖箍,重孙辈发给绿或黄袖箍。如果满开孝的话凡来吊祭者,每人都有一条三尺白头巾。当天晚上开席宴宾,过去由火祭先生做斋,现在由乐队奏哀乐,亲朋点歌。夜间孝子孝婿守灵,直到天亮。第二天天不亮,由“督管”(主持办丧事的人)安排“发井”(掘坟坑)人(选儿女双全的人)简单的吃一顿早餐,提上一壶水、一包糖、两包烟,到阴阳先生(现在由村组长)指定的地方发井。前三锹土由孝子兜放在别的地方,到下葬时再首先放进坑里,为之“祭土”。坟的深度、方向、出殡时间均由阴阳先生定,现在由督管或村组长说了算。出殡前,先由一孝子把打狗饼取出让一小伙子从房前扔到房后(免得到阴间的路上被狗咬),再让前来吊祭的人瞻仰一下遗容,撤下祭品,用三根钉把棺盖钉上抬出门。由八人或十六人抬送,一个孝子背棺,一个孝子担灵牌(或照片),一个担祭品。这时鼓乐、鞭炮齐鸣,花圈、孝幛下祭人一路抬上,如果路间休息,把棺材放到两条长凳上,不准棺材落地(传说落地后人不旺),这时孝子、孝媳、孝女、孝婿一齐跪在地上。落炕后(下坑)孝子先把祭土放进坟里,然后来吊祭的客人每人不用脚踩挖三锨土放在坑里,撤回祭品,下葬仪式结束,其余的由发井人和抬重人培坟。此时,如果有几个儿媳的要对供香馍进行哄抢后往家里跑,回家后放进潲水里,传说谁先到家谁先发财。后每隔七天孝子、孝女等下午来烧一次纸,过“五七”(第五个七天)孝子得为死者做一套房屋(纸杂)等烧祭,以后每周年一次,第三周年由姑娘、女婿做一套纸人、纸马、纸房、家具等作最后一次吊祭,称为满孝。

未来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太平店现代卫星城市建设,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经济总量扩张,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1、土壤,太平店镇土壤可分三类:①岗黄土,约占18万亩,分布于镇境内东北一带,这类土壤,粘性强,有机物含量少,土质差。②沙壤土,约占3万亩,分播于镇境内西部和南部。这类土壤质松,有一定的粘性,多含有机物,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棉花、芝麻。③沙土,约占6000亩,分布境内汉水岸边,这类土壤潮大、质松、适宜种植小麦、棉花、芝麻。为棉花主产区。2、植物,农作物,小麦:有襄麦2号、襄麦4号、襄麦6号、鄂麦6号、鄂麦14号、郑麦9023、千斤958、7023、南大2419、宜宾1号、铁杆糙等品种。蚕豆:有大脚板、小籽蚕豆、青皮赖等品种。豌豆:有白豌、红豌、麻豌等品种。水稻:有二九矮、691、珍珠矮、中籼稻、农垦58、桂朝2号、汕优2号。黄豆:有八月炸、小籽黄、六月暴、猴巴掌、金皇后、高杆青等。绿豆:有小籽绿豆、大籽绿豆等。红薯:有白皮红薯、红心红薯、黄心红薯等。玉米:有白马牙、金黄后。芝麻:有三股杈、霸王鞭、犀牛角、青皮赖、转珠莲、中芝号、襄芝号等。油菜:华杂4号、华杂6号、高丰抗5、6号、中油1号、秦油1号等。棉花:有鄂光棉、鄂棉6号、鄂岱棉、岱字棉,蔬菜,叶菜类:有小白菜、大白菜、紫菜苔、油菜、腊菜、菠菜、莴苣、苋菜、芫荽、芹菜、茼蒿等,根菜类: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大头菜、地瓜、葱头等。瓜类:葫芦、黄瓜、南瓜、菜瓜、西瓜、香瓜、冬瓜、笋瓜、苦瓜、丝瓜、倭瓜等。茄果类:白茄子、紫茄子、西红柿、辣椒,豆类:四季豆、豇豆、扁豆、刀豆等,薯芋类:土豆、芋头、山药、姜等。葱蒜类:大葱、分葱、大蒜、韭菜、蒜辩葱等,水生类:莲藕、菱角、荸荠等,树木:果树:苹果、梨树、桃树、杏树、枣树、柿子树、拐枣树、石榴树、无花果树、樱桃树等,经济林树:桑树、小叶柳树、大叶柳树、榆树、松树、皂角树、构树、柏树、冬青树、泡桐树、白杨树、茶树、槐树、杉树、苦楝树、香椿树、臭椿树、秋树、银杏树、刺槐树、棕榈树等,花类:紫薇、紫荆、紫罗兰、麻杆花、迎春花、金达来、金银花、珠里红、牡丹、芍药、锦菊、海棠、杜鹃、凤仙花、桂花、玫瑰、一串红、绣球花、广玉兰、月季、腊梅、茶花、兰花、郁金香、蔷微、夹竹桃、玉簪花、牵牛花、菊花、鸡冠花、虞美人、荷花、百合、美人娇、剑兰、水仙等,绿肥与饲料: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水芹、水竹叶、水葫芦、水浮莲、水苋菜、水浮萍等,田间杂草:狗狗秧、狗尾草、刺苋菜、马齿苋、马鞭草、羊胡子草、猴子屁股、鹅儿肠、野菊花、刺脚芽、看麦娘、破铜钱草、灯笼棵、艾蒿、回头青、光头稗、茅草、芦苇、水稗、野荸荠、牛毛苫、灯心草等,药用植物:车前草、蒲公英、鱼腥草、益母草、水蜈蚣、夏枯草、桑椹、桃仁、杏仁、枸杞子、菟丝子、半夏、香附子、紫草、葛根、杜仲、芦根、鸡血藤、薄荷、荆芥、金银花等,3、动物,饲养动物:黄牛、水牛、马、骡、驴、山羊、绵羊、猪、兔、猫、狗、鸡、鸭、鹅、鸽、蚕、蜜蜂等,野生动物:兽类:狼、獾、狐、黄鼠狠、鼠、鼹鼠、野兔等,禽类:喜鹊、乌鸦、斑鸠、鹌鹑、麻雀、鹞、鹰、猫头鹰、野鸡、野鸭、画眉、八哥、黄莺、燕、雁、布谷鸟、杜鹃、鹭鸶等。鱼类:蛇、龟、鳖、虾、蟹、螺、蚌、蚂蟥、鲤、鳊、鲫、青鱼、草鱼、鲢鲩、白鱼、黑鱼、黄鳝、泥鳅、黄鱼,虫类:蜻蜓、蚊、蝇、虻、蛇、跳蚤、臭虫、蟑螂、草鞋底(蚰蜒),作物害虫及天敌,害虫:螟蛾(三化螟、二化螟、卷叶螟、豆夹螟、玉米螟、粟灰螟、菜螟、蜡螟、谷螟、桃蛀螟)、夜蛾(粘虫、金刚钻、地老虎、小造桥虫、红蜘蛛、棉铃虫)、麦蛾、棉红铃虫、菜蛾、谷蛾、毒蛾、天蛾、枯叶蛾、尺蠖蛾、桑蟥、食心虫、稻异蝶(稻苞虫)、菜粉蝶、苎麻夹蝶、柑桔凤蝶、小麦叶蜂、梨实蜂、松锯峰、蓟马、麦杆蝇、潜叶蝇、蝗虫、蚱蜢、蝼蛄、蟋蟀、叶甲(小、小猿叶虫、铁甲虫、黄曲条跳甲)、芫菁、天牛、象甲、金针虫、金龟子、蚜虫(麦蚜、豆蚜、高梁蚜、棉蚜、玉米蚜、菜蚜、桃蚜),红蜘蛛、蚱蝉、叶蝉、飞虱、盲蝽象、蜱螨(叶螨、粉螨、瘿螨、恙螨)、蜗牛、蜒蚰(蛞蝓、鼻涕虫)等。害虫天敌:姬蜂(23种)、茧峰(14种)、小峰、金小蜂、卵峰、细蜂、螯蜂、胡锋、瓢虫(捕食性11种)、虎甲、步甲(16种)、寄蝇、食蚜蝇(10种)、草蛉、螳螂、蜘蛛(48种)、壁虎、蛙、蟾蜍、啄木鸟、布谷鸟、家燕、灰喜鹊、大山雀、红尾伯劳、劳、蝙蝠等。药用动物:全蝎、蜈蚣、地鳖、斑蝥、蚯蚓、蛇、刺猬皮等.

年节习俗

1、春节,(1)祭灶。我地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也叫过小年。农村腊月二十三,集镇商贾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举行祭灶,也叫“老鼠嫁妞”。人们称“司命菩萨”,又称“司命奶奶”,掌管监察人间灶火,每一年的这几天要向玉帝汇报,如果哪家有铺张浪费等恶行或有节俭、行善的善行,第二年就要得到报应。有一句歇后语:“司命奶奶上青天——好话多说”。对联写“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故在这一天人们祭灶,敬“司命奶奶”。富裕的摆上糖果、烙糖饼,烧香礼拜;清贫的在灶门上磕几个头,说几句吉祥话:请“司命奶奶”好话多说,保佑全家吉祥平安。(2)扫堂尘。扫堂尘地方话叫“打堂上灰”。腊月二十三过后,这段时间叫迎春日:准备春节的各种物品,打扫环境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子、窗帘,洒扫庭院,禅拂尘垢蛛网,疏通名渠暗沟,以一个新的家庭面貌迎接新年。二十七日晚上炒苞谷、花生,炸麻叶、炸犁花豆。俗称“炒七不炒八”,二十八日是不许炒的。(3)贴对联。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福”字、春联、门画。如在正屋贴上“福禄寿三星图”、“松鹤图”等中堂画,或“天地君亲师位”,在大门上贴“福”字或门画,大小门楹上都贴上对联,对联上写上吉祥话或赞美社会等方面的话语。不少户还在门楣上贴上“迎春接福”,畜栏、禽圈上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在粮仓粮屯上贴上“五谷丰登”;厨房里贴上“小心灯火”、“勤俭持家”等。一般都在农历腊月最后这天贴上。在贴上对联以后是不准任何人上门讨债的。所以在旧社会不少穷家为了躲债,这天一早就把对联贴上。但有孝的家庭,重孝第一年不贴对联,其它两年贴黄对联,一般孝三年都贴黄对联。(4)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为除夕。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祭祀、吃团圆饭、守岁。腊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这天,再忙也要给故去的先祖上坟、烧香化纸,接先祖回家一起团年,表示后人没有忘记他(她)们。如果有新故去的亲人,还要连续送三年坟灯。这叫除夕祭祖。这天晚饭叫团圆饭,一家大小老少都要聚在一起(已婚的姑娘不准在娘家团年),晚辈借机向老人表达养育之恩,老一辈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顿饭一定得要有酒、有鱼,表示“天长地久、吉庆有余”。饭前得放一挂大鞭“接年”,烧香跪拜请天神一起下界团聚,然后全家就坐吃团年饭相互祝贺,预祝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工作顺利等。饭后还有糖果点心,长辈给儿孙们拿红包,称为打发“压岁钱”。钱的多少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小孩们换上新衣出门放炮竹、看玩艺,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年岁大的,特别是当家人,要生一盆火,门上挂灯笼(表示在新一年里红红火火)坐在家里守岁、挑园缸水,直至十二点过(建国前无钟要待到鸡叫)才休息,而且连夜包饺子,正月初一早上第一顿饭叫“吃元宝”。第二天一早(正月初一)天不亮起来按历书上规定的方向跪拜、烧香纸、放鞭炮,称“出天行”,迎财神。从正月初一起三天加“初五”这几天扫地不准向外扫,不准泼水(忌财源外流),不动刀剪、针线(忌凶器)。有的还连续三天早晚烧香化纸、放鞭炮,初三这天还要放挂长鞭,叫“送年”,三天过后则可以下地干活了,商贾、生意人初七、初八可以开业,开业这天也举行较为隆重的祭祀、祭天地、财神,预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5)拜年。除夕团年饭过后拜年活动便开始了。一是村里或团体组织的文艺活动:龙灯、旱船、推小车、玩黑驴、舞狮、抬杠老爷、扮故事等挨家祝贺,说唱吉庆词语拜年。每到一家,这一家就放鞭炮、拿烟或给红包,有条件的村在初二、初三、初五、十五、十六请戏班或自己组织唱戏。二是村民、街民相互拜年,相互到比较友好、亲近的亲门近房、左邻右舍道贺拜年,相互祝贺新年发财、平安健康等。但有丧孝者要守孝三天不出门拜年,满孝后方可。三是从初二起,首先给岳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家等亲友拜年,晚辈给长辈送礼物,长辈给晚辈拿红包,叫“打发钱”。如果是新亲戚就比较隆重,晚辈送“四礼”:鱼、肉、糖、粉丝或其它计四样,长辈的打发钱也比较重一些。有的在腊月就把“四礼”送到岳父母家,叫送“年礼”。这种拜年形式一直到正月初八以后甚至延续到元宵节。但在过去忌讳正月初五这一天,这一天叫“破五”不吉利,不能出门,不能向外扫地、泼水,要吃饺子,有“破五大似年”之说。2、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闹元宵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俗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从十三试灯开始,除挂门灯外,街村团体准备的各种玩艺:龙灯、旱船、玩黑驴、高跷故事、蚌壳精、舞狮(打狮子)五彩缤纷,一起出动到大街游行,有的挨家挨户游玩,通宵达旦。各家必放鞭炮、礼花迎接,有钱人家则以铁花、礼炮相迎,场面壮观热闹。十五日家家吃汤圆,夜晚各家各户门前都点灯,过去点蜡烛,现在开电灯。从十七日起年节过完,正式开始干活。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年中专门祭奠祖宗的节日。“三月三是清明,家家户户上祖坟”,各家都带上香表和祭物到先人墓前扫祭,并趁此机会游览一下明媚的春光。已没有坟墓的划个圈并留个缺口,意为让先人进圈内拿钱。一面烧纸,一面呼唤先人的称谓,嘱托其保护全家发财兴旺,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有的还放河灯(用麻杆作架,上插蜡烛或放油灯)顺水漂流,意慰孤灵。建国后,放河灯的没有了,但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一个星期内人们都提上纸钱、鞭炮到祖坟上焚化,甚至比解放初更为隆重。4、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也称端午节。家家户户煮粽子、鸡蛋、蒜头,喝米酒,门前放艾杆,室内撒雄黄酒,小孩耳、鼻、手心、肛门檫雄黄避邪。集体组织龙舟竞赛,活跃节日气氛。建国前后,本地几乎每逢端阳节南北二园(王台村、胥营村)就组织龙舟竞赛,甚至外地人们都来观瞻。平时龙舟不用时,把龙头放在街头“洞宾楼”。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少举办,1993年6月23日,镇政府举办过一次龙舟竞赛,请市、县级有关单位来观光,此次有胥营、小樊、芦湾、王台、搬运公司、上茶庵等六只船竞赛,场面十分壮观。5、中秋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摆上月饼、糕点、水果于月下或室内神桌上,邀月同乐,谓之赏月。6、腊八节。腊八节又为吃腊八粥。腊月初八这天早餐,用各种米面、蔬菜,综合根、藤、悬、角、穗五谷,越全越好,煮一顿饭吃。有的还给树喂饭:用刀把果树砍一刀,在刀痕上喂一筷子饭,让其来年多结果。又有人称“迷魂汤”,意为过了腊八节,就要筹备过年的物品,平素不花的钱现在也要花了。

基础设施

太平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在这里,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襄渝铁路和汉丹铁路像四大动脉纵贯全镇,境内有6座30吨级航运码头和朱坡、太平店、陈家湖三个火车站,年输送货运量100万吨,年发送旅游客5—10万人,加之北有老河口机场,东有襄阳刘集机场,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太平店镇就绘制了自己的城镇发展规划,其后,又不断地聘请国内知名的专业规划单位进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围绕规划,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成18—30米宽的街道16米21公里,铺设供排水管道26公里,配置绿化池3万平方米,开辟大型公共绿地五处,建成了11万伏输变电站,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接收站。全镇建成甲等卫生院2座,广播电视差转台2座,初中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公共汽车客运站2个,邮电、邮政、互联网、文化、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配套完善。截止2004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8万人,城市化率40.2%,建成区道路铺通率98%,排水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5%,通电率100%,电视机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75%,绿化覆盖率34%,每百人拥有电话25门,拥有病床位2.1张。

太平店镇简介

镇政府驻郭岗村,人口115463人,面积232.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东街、西街、共建街、大市场、郭岗、小樊、沈河、刘河、乔岗、芦湾、邵楼、王台、龙巷、小龙洲、蔡岗、五畈桥、田山、严湾、合心、龚洲、杨旗营、胥营、高田、王堤、茶庵、钱徐会、梁庄、大冲、李集、晏楼、崔湾、宋闸、徐堤、曾岗、徐庄、肖笆、石河、园艺场、李家湾、龙李村、朱坡会、张园、徐营、莫岗、杜湾、孙蔡。:襄阳市太平店镇位于鄂西北部,地处襄阳西郊,濒临汉水,与谷城县、老河口交界,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镇,原名“青泥湾”,又称半扎店,秦时即设有建制,为南阳郡山都县治所所在地。公元1360年(元至二十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率部路过半扎店时,见此地戏台高搭,鼓乐喧天,市面繁荣,遂连叹“太平之店也”!太平店由此得名。镇内现有百年老街、千年古树以及大批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古建筑,全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8万余亩,共辖42个村,3个社区,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2006年全镇GDP2.0477亿元,工农业产值6.5亿,其中工业产值3.5亿元,农业产值3亿元;企业总产值4.8亿元,实现销售收4.1亿元,利税2159万元,自营出口153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城镇居民纯收入5000元。小城镇建城区面积4.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万人,城市化率达40%。已建成居民小区7个,贯通街道16条27公里,镇中心主干道路灯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80%,绿化覆盖率30%,每百人拥有电话11门,病床位1.5张,现代小城市框架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