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地图
东莞市相关地区地图:
东莞概况
1、地形地貌: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2、城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
3、城市水文: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州市惠城区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镇新开河口,有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镇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镇分出东江南支流后,东江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市的支流汇流,经石碣镇、高埗镇、中堂镇、麻涌镇的大盛村注入狮子洋;东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社区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镇、莞城街道、道滘镇、厚街镇、沙田镇于泗盛注入狮子洋。东江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4、矿产资源: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铜矿点4处、铅锌矿点4处、钨矿点10处、锡矿点4处、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粘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5、动植物资源: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14种、竹类2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8种,水果类40多种、野生中草药89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8门110属。
6、地方语言:东莞市境内流行粤方言和客方言。粤语区面积、人口均占全市的绝大部分,客方言主要通行在东南部与惠州、深圳相邻的丘陵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18%。在32个镇街中,纯粤语镇街有石龙、长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万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横沥、东坑、桥头等20个。兼有2种方言的镇街中,莞城、东城、南城、厚街、虎门、大岭山、塘厦、黄江、谢岗等9个镇街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讲粤方言;清溪、凤岗2个镇大部分讲客方言。全市仅樟木头是纯客方言镇。
7、城市荣誉:近年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已通过验收。
名胜古迹
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东莞为岭南古邑,历史源远流长,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东莞是英雄的土地,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有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吸引不少游客瞻仰。人文景观丰富,有金鳌洲塔和榴花塔、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等。自然风景优美,有仙鹅湖、石排燕岭、东莞植物园、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滨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红荷香,旗峰胜迹等。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旅游、休闲渡假设施完善,幽静、舒适、豪华的渡假村点缀于秀水青山之间。荔枝、香蕉等新鲜水果四季不绝,虎门膏蟹、白沙油鸭、厚街腊肠、乌头鱼、水鸭、水鱼、“三蛇烩”,“三禾宴”等美食不胜枚举,旅游业方兴未艾。1、主要景点:名称地点类别年代林则徐销烟池及虎门炮台旧址虎门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鸦片战争旧址清代可园莞城街道博厦社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村头村遗址虎门镇村头社区全国最大的贝丘遗址金鳌洲塔万江街道金泰社区东莞最高文物建筑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石排镇古代采石场南社村古建筑群茶山镇明清特色古建筑塘尾村明清古建筑群石排镇明清完整古村落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中堂镇明清大型宗祠康王庙石排镇清代特色庙宇却金亭碑莞城街道北隅社区明代文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大岭山镇东江纵队的摇篮蒋光鼐故居虎门镇抗日英雄故居国殇冢道滘镇日寇侵华见证地迎恩门城楼(西城楼)莞城街道市桥社区市桥社区西正路口明代榴花塔东城街道明代金刚经云石塔莞城街道清代陈莲峰墓虎门镇明代熊飞墓东城街道明代宋皇姑赵氏墓东城街道宋代余屋牌坊东城街道明代李桤墓桥头镇明代海月岩厚街镇宋代东莞县博物馆旧址莞城街道东正社区,市人民公园红桥对面民国东岳庙茶山镇明代欧仙院石龙镇民国容庚故居莞城街道清代朱执信纪念碑虎门镇民国黄旗胜迹东城街道宋代周恩来演讲台石龙镇民国李文甫纪念亭石龙镇民国道滘大坟道滘镇清代巍焕楼道滘镇清代大汾古桥万江街道大汾社区明代薰莱亭桥头镇清代逆水流龟村堡虎门镇明代郭真人古庙虎门镇明代张彩廷纪念碑与福音堂塘厦镇民国清代神仙水厚街镇明代方氏宗祠厚街镇明代黄氏宗祠企石镇明代叶氏宗祠大岭山镇清代马山古迹大岭山镇清代观音山古迹大岭山镇明代马山古迹大岭山镇宋代单氏小宗祠石碣镇明代崖山古迹谢岗镇清代丁氏祠堂东坑镇东坑镇丁屋村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
2、重点文物:1.西城楼保护区:规划要求重点保护。以城楼中心为圆心,半径50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开辟广场进行绿化,严禁设置任何建筑物;半径50~80米内为景观保护区,允许建高度12米以下的建筑;半径80~150米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2.可园保护区:可园本身为绝对保护区,可园内建筑物及景物(包括树木),不得变动更改;景观保护区范围北至下关路,东至可园东墙外14米,南至高架桥。原有水塘要保护。可园东墙外14米内须植树绿化,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园至高架桥范围内不得建任何建筑物,并须对高架桥进行垂直绿化美化。在西至珊洲河及东江南支流,北至大西路、振华路,东至运河西路,南至高架桥以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3、金鳌洲塔保护区:以金鳌洲塔为中心,四周各控制300米为景观保护区。保护区内河堤路西侧只能修建四层以下建筑;河堤路外侧不得设置任何建筑和构筑物,以绿化为主,可以设置临时性的游览服务设施。其四周800米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各路段须注意塔轮廓的显露,使金鳌洲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显示其控制地位。4.同德街特色民居保护区:同德街5巷11、12、15、18号及新芬路23、25号,形成了一个特色民居群。规划考虑辟为民俗博物馆,并划定为保护区。可按其原样进行修缮,周围改建或新建的建筑注意与之保持协调。重点保护街区。规划将大西路、中兴路整条街区设为景观保护区,区内质量较好的如大西路3~6号、34号、36号;中兴路24号、28号、30号、32号、38号需绝对保护。有些年代久远、破损较严重的,可依其原样翻修;若拆掉重建则必须按照整条街的建筑风格、材料质感及规模大小新建。在街道上视野内不得出现影响街道风貌的建筑,街道上的一些设施尽量做到古朴自然。
科教文卫
1、教育: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7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电视大学1所,普通中学134所,中专、中师、技校及职业中学21所,小学414所,另有幼儿园511所,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专任教师3.7万人,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在1995年,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2005年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1%,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2875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6∶4;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年培训量达50.40万人次。成人高考报名人数为22442人,实考21004人,录取19014人,比上年增加1364人,考生录取率为90.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总人数为57515人次,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名列第三。科技:2005年引进各类人才11.67万人,新增高级人才2875人,新增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3400人,本科学历3.6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064人,中级职称105725人,初级职称142442人。另外,聘用院士7名。2、文化:东莞市有东莞电视台、东莞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等媒体,各镇街有电视站、文化站。全市有村社文化中心80个、图书馆(室)473个,文化广场447个、博物馆16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东莞是全国有名的篮球城市、游泳之城、举重之城,全国文明城市。
3、卫生:2009年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总数2106个,其中门诊、诊所、卫生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033个,卫生技术人员35766人,医院病床18080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8个,覆盖了全市300多个村(社区)。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8.0%,全市多镇评选为:全国卫生镇街。
4、体育:2009年全年东莞运动员共获得122枚金牌、104枚银牌、128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金牌8枚;夺得全国赛金牌20枚;夺得广东省赛金牌94枚、银牌92枚、铜牌113枚。
行政区划
1985年,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消东莞县,建立(县级)东莞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市是全国三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直属广东省。1986年,东莞市开始撤区建镇,实行镇辖村体制;同年2月4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撤销东莞市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3个区公所,设立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2000年3月,撤销附城区街道办事处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2001年10月,(huáng)篁村区街道办事处改名为南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月,撤销1988年1月起分设的城内区、城外区街道办事处,合并重新设立莞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1月,万江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万江街道办事处。至此2011年9月东莞市下辖28个镇和4个街道;各镇(街道)共下辖383个村和214个社区。村下辖若干村民小组,社区下辖若干居民小组。镇办事机构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村办事机构为村民委员会,社区办事机构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截至2011年9月1日,东莞市辖32个镇(街道);其中包括4个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28个镇(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中堂镇、高埗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望牛墩镇)。东莞市区由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组成;中共东莞市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驻东莞市南城街道胜和社区鸿福路99号。2010年东莞市常住人口为822万人,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2011年东莞市各镇(街道)行政区划情况如下:街道(4个):
1莞城街道:辖东正、市桥、北隅、西隅、罗沙、博厦、兴塘、创业,共8个社区;莞城街道办事处驻创业社区高第街1号。
2南城街道:辖鸿福、宏远、胜和、元美、亨美、三元里、篁村、新基、周溪、袁屋边、白马、石鼓、蛤地、西平、雅园、水濂、新城,共17个社区;南城街道办事处驻胜和社区莞太路51号。
3东城街道:辖岗贝、花园新村、东泰、温塘、桑园、周屋、余屋、鳌峙塘、峡口、柏洲边、上桥、下桥、樟村、梨川、堑头、主山、石井、同沙、光明、牛山、立新、火炼树、星城,共23个社区;东城街道办事处驻星城社区东城路(东城大道)。
4万江街道:辖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谷涌、小享、滘联、上甲、新村、新谷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严屋、大汾、流涌尾、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滘、简沙洲、新和、新城,共28个社区;万江街道办事处驻万江社区万福路。镇(28个):
1石碣镇:辖城中1个社区及石碣、唐洪、黄泗围村、西南、单屋、梁家、沙腰、刘屋、水南、四甲、鹤田厦、涌口、横滘、桔洲14个行政村;石碣镇人民政府驻城中社区。
2石龙镇:辖中山东、中山西、兴龙3个社区及西湖、忠维、林屋、蒲溪、新维、王屋洲、黄家山7个行政村;石龙镇人民政府驻王屋洲村。
3茶山镇:辖茶山圩、茶溪2个社区及上元、茶山、下朗、横江、增埗、卢边、寒溪水、南社、塘角、博头、冲美、粟边、孙屋、超朗、京山、刘黄16个行政村;茶山镇人民政府驻茶山圩社区。
4石排镇:辖太和1个社区及石排、下沙、福隆、庙边王、沙角、黄家壆、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田边、中坑、燕窝18个行政村;石排镇人民政府驻太和社区。
5企石镇:辖宝石1个社区及铁岗、深巷、湖美、博夏、上洞、江边、旧围、清湖、东平、上截、下截、东山、莫屋、杨屋、新南、南坑、铁炉坑、企石、霞朗19个行政村;企石镇人民政府驻企石村。
6横沥镇:辖恒泉1个社区及石涌、隔坑、半仙山、田头、田坑、横沥、村头、长巷、田饶步、六甲、村尾、水边、新四、山厦、月塘、张坑16个行政村;横沥镇人民政府驻半仙山村。7桥头镇:辖莲城、田新、桥头、大洲、迳联、岭头6个社区及田头角、李屋、朗厦、岗头、屋厦、禾坑、邓屋、邵岗头、东江、山和、石水口11个行政村;桥头镇人民政府驻莲城社区。
8谢岗镇:辖泰园1个社区及黎村、窑山、南面、大龙、大厚、赵林、稔子园、五星、曹乐、谢岗、谢山11个行政村;谢岗镇人民政府驻泰园社区。
9东坑镇:辖草塘、骏达2个社区及东坑、坑美、角社、塔岗、黄麻岭、初坑、凤大、黄屋、寮边头、长安塘、新门楼、井美、彭屋、丁屋14个行政村;东坑镇人民政府驻骏达社区。
10常平镇:辖常平、新民2个社区及岗梓、塘角、苏坑、袁山贝、金美、还珠沥、朗贝、桥沥、卢屋、九江水、朗洲、陈屋贝、司马、霞坑、漱旧、漱新、黄泥塘、元江元、横江厦、沙湖口、白石岗、松柏塘、上坑、木棆、下墟、板石、田尾、白花沥、桥梓、麦元、土塘31个行政村;常平镇人民政府驻常平社区。
11寮步镇:辖寮步、塘边、横坑、岭厦、新旧围、缪边、牛杨、泉塘、坑口、良平10个社区及西溪、凫山、石龙坑、石步、良边、富竹山、塘唇、向西、霞边、上屯、下岭贝、竹园、上底、药勒、刘屋巷、浮竹山、陈家埔、井巷、小坑、长坑20个行政村;寮步镇人民政府驻寮步社区。
12大朗镇:辖大朗、佛新、巷头、屏山、竹山、巷尾、求富路、长塘、黄草朗、大井头、圣堂、长富12个社区及高英、洋乌、洋坑塘、松柏朗、黎贝岭、松木山、犀牛陂、水平、宝陂、石厦、杨涌、沙步、新马莲、佛子凹、蔡边、水口16个行政村;大朗镇人民政府驻大朗社区。
13黄江镇:辖新市、田美、三新3个社区及社贝、鸡啼岗、袁屋围、合路、北岸、田心、龙见田、旧村、长龙、星光、大冚11个行政村;黄江镇人民政府驻新市社区。
14清溪镇:辖清溪1个社区及浮岗、上元、清厦、铁松、铁场、谢坑、青皇、大埔、长山头、三中、九乡、三星、渔梁围、厦坭、大利、土桥、重河、松岗、罗马、荔横20个行政村;清溪镇人民政府驻清溪社区。
15塘厦镇:辖塘厦、三局、林村、石潭埔、四村、振兴围、大坪、莆心湖、平山、诸佛岭、桥陇、龙背岭、石鼓、田心、横塘、蛟乙塘、凤凰岗、莲湖、沙湖、石马、清湖头、塘新22个社区;塘厦镇人民政府驻四村社区。
16凤岗镇:辖凤岗1个社区及雁田、官井头、油甘埔、凤德岭、塘沥、黄洞、竹塘、竹尾田、三联、五联、天堂围11行政村;凤岗镇人民政府驻三联村。
17长安镇:辖长盛、涌头、霄边、咸西、锦厦、新安、乌沙、新民、沙头、上沙、厦岗、厦边、上角13个社区;长安镇人民政府驻长盛社区。
18虎门镇:辖虎门寨、东方、则徐、大宁、树田、白沙、沙角、怀德、博涌、镇口、村头、新联、九门寨、居岐、金洲、南面、北栅、小捷滘、北面、陈村、东风、武山沙、黄村、南栅、龙眼、宴岗、赤岗、路东、新湾、民泰30个社区;虎门镇人民政府驻则徐社区。
19厚街镇:辖竹溪1个社区及厚街、珊美、宝屯、三屯、陈屋、赤岭、河田、寮厦、汀山、环冈、大迳、新围、桥头、南五、新塘、涌口、双岗、溪头、沙塘、宝塘、下汴、白濠22个行政村;厚街镇人民政府驻珊美村。
20沙田镇:辖横流、滨港2个社区及中围、和安、大流、泥洲、杨公洲、福禄沙、阇西、民田、先锋、西大坦、穗丰年、大泥、齐沙、稔洲、义沙、西太隆16个行政村;沙田镇人民政府驻滨港社区。
21道滘镇:辖兴隆1个社区及南城、南丫、闸口、大鱼沙、小河、永庆、北永、昌平、厚德、九曲、大罗沙、大岭丫、蔡白13个行政村;道滘镇人民政府驻闸口村。
22洪梅镇:辖洪梅1个社区及洪屋涡、新庄、梅沙、氹涌、黎洲角、夏汇、尧均、乌沙、金鳌沙9个行政村;洪梅镇人民政府驻洪梅社区。
23麻涌镇:辖麻涌、麻二2个社区及麻一、麻三、麻四、大步、东太、新基、川槎、鸥涌、华阳、南洲、大盛、漳澎、黎滘13个行政村;麻涌镇人民政府驻麻涌社区。
24中堂镇:辖中心、斗朗、红锋、东泊、江南5个社区及潢涌、三涌、湛翠、凤冲、袁家涌、吴家涌、鹤田、中堂、一村、东向、蕉利、槎滘、下芦、马沥、四乡15个行政村;中堂镇人民政府驻中心社区。
25高埗镇:辖新创1个社区及洗沙、卢溪、宝莲、塘厦、草墩、护安围、保安围、三联、横滘头、低涌、朱磡、新联、欧邓、芦村、高埗、凌屋、上江城、下江城18个行政村;高埗镇人民政府驻冼沙村尾。
26樟木头镇:辖圩镇、樟罗、百果洞、樟洋、石新、柏地、官仓、裕丰、金河9个社区;樟木头镇人民政府驻圩镇社区。
27大岭山镇:辖大岭山、农场、领居3个社区及太公岭、大塘朗、下高田、连平、鸡翅岭、马蹄岗、金桔、大沙、百花洞、大塘、水朗、杨屋、矮岭冚、颜屋、大片美、梅林、元岭、大岭、新塘、旧飞鹅、大环21个行政村;大岭山镇人民政府驻领居社区。
28望牛墩镇:辖望牛墩1个社区及李屋、望东、扶涌、赤滘、五涌、下漕、上合、聚龙江、望联、洲湾、洲涡、杜屋、寮厦、芙蓉沙、官桥涌、横沥、福安、石排、官洲、朱平沙、锦涡21个行政村;望牛墩镇人民政府驻望牛墩社区。2010年东莞市户籍人口为181.7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11.5万人,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6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97.12%;少数民族人口18.58万人,占2.88%。
交通运输
东莞市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和莞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境内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均为一级公路。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759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有等级公路111.93公里,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东莞交通、通信发达,电源充足,淡水资源丰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甚为有利。1、公路桥梁:常虎高速公路。为省重点工程,工程起于东莞市虎门镇,五点梅主线起点接广深高速公路,新联支线起点接广深高速公路及省道S358(虎门轮渡公路)通往虎门港,两线在花灯盏合拢,起点线型呈Y型。主线长41.458公里,新联支线长11.571公里,合计总长53.029公里。沿线设东深、东莞火车东站、常平、莞樟、莞深、松山湖、龙大高速、大岭山、五点梅、新联等互通立交;全线设分离式隧道两座,单洞总长2.971公里,隧道宽14.5米;设特大桥10座、大桥35座,桥梁总长约18.638公里(不含匝道桥),桥隧总长20.123公里,占线路全长的38%。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东部快速干线。工程起于寮步上屯(接松山湖大道),经茶山、横沥、石排、企石等镇,终于桥头镇桥新大道(接省道S255),建设总里程28.13公里(其中快速路21.23公里,城市主干路6.9公里),2005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全线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共有主线桥梁33座。中央分隔带及道路两侧景观绿化、照明、交通工程同步实施。广深公路(老107国道,今省道S258和S358,主要路段为莞太路)。自广州至深圳,东莞市辖段长57.7公里,贯穿我市中堂镇、万江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七个镇街。莞惠公路(省道)。市辖段长60.54公里,由莞城街道经附城街道(今东城街道)、寮步、大朗、黄江、樟木头、谢岗六个镇街至惠州。东深公路。即省道S255东莞段,纵贯桥头、常平、樟木头、塘厦、凤岗等镇,经常平、樟木头,在塘厦林村另辟新线至凤岗,于凤岗海关附近接回东深旧路,建设总里程49.845公里(其中新建公路31.6公里,旧路改造18.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6或8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2005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十三条联网公路,总长268.3公里。其中莞桥线33公里;石大线31.5公里;樟凤线24.3公里;东横石线20公里;中广线16公里;大桥线20公里;望洪道线14.5公里;厚虎线21公里;万石线18公里;公常线23.5公里;莞道厚线13公里;清龙线24.5公里;新湾线4公里。这十三条公路均为一级水泥路,与市内五条主干公路联结成网。广深珠高速公路,东莞路段全长47.5公里,贯穿我市麻涌、中堂、望牛墩、道滘、南城、厚街、虎门、长安八个镇街。市段内设有7个立交进出路口。莞深高速公路,自行策划、自行投资、自行组织建成全国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一、二期工程全长41公里路。虎门大桥,地处鸦片战争的珠江口,连接虎门、番禺两地。虎门大桥工程总投资29.4亿元,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大桥辅航道桥是270米连续钢结构桥,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一;主跨净空高60米,桥下可通航10万吨巨轮。虎门大桥的通车,使从香港、深圳至珠海、中山等地的陆路交通自此缩短了120公里。
2、铁路:东莞是广九铁路、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点,呈人字形于常平镇分别向南、北和东部伸延,贯通我市埔田、丘陵、山区等东部各镇街。东莞铁路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广九铁路贯穿我市石龙、茶山、横沥、常平、樟木头、塘厦、凤岗等七个镇,全长56公里。广梅汕铁路在常平接轨经谢岗延伸粤东市段长23公里。京九铁路在我市境内设有谢岗、常平、樟木头、塘厦4个站。常平线路客运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广东四大铁路客车口岸之一。
3、高铁:广深港高速铁路(经虎门站)。
4、轻轨:广深港客运专线(经东莞市沙田镇、虎门镇大岭山隧道、长安镇)、穗莞深城际、佛莞深城际、广佛珠城际、东莞轻轨、莞惠城际轨道
3、航道:全市境内拥有航道82条,可通航里程798公里。主要航道有东江干流、东莞水道、太平水道、麻涌水道、中堂水道、倒运海水道、大汾北水道和寒溪水水道。其中东莞水道1993年由7级航道改造为4级航道,可通航500吨级以下船舶。拥有河口海岸线53公里,万吨级轮船可沿珠江口狮子洋水道进入虎门、沙田、麻涌三镇。
4、港口:东莞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历来就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溯珠江而上,可分别通达粤东、粤北、粤西乃至广西等地。主要港口——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每天都有客货轮直达香港。目前虎门港已建成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能力600万吨,同时,还有莞城港区、石龙港区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进出口货物装卸点,港口货物集散非常方便。
5、站场:1.汽车客运站场,全市现有客运站场47个,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9个,三级站3个,四级站8个,简易站场(含专线发车点)26个。站务量为日发班次3300班,日过往班次580班,2001年日均发送量13550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83%。2.汽车货运站场。目前东莞市没有货运站场,有三个物流中心,分别是篁村的龙骏物流中心,南方物流中心和塘厦利沣物流中心。
1、【运输运力和线路分布状况】,全市现有营运汽车78883辆,124747吨位,131740座位;其中营运货车71805辆,营运客车7078辆。营运汽车中,客运班车3704辆,114292座位;旅游客车17辆,663座位;出租客车3357辆,16785座位。全市拥有船舶536艘,总载重吨152849吨,其中出港澳船舶166艘,总载重吨90656吨。全市拥有客运班线839条,日发班次3434班;其中跨省线路204条,日发245班次;跨地(市)111条,日发389班次;地(市)内524条,日发2800班次。班线839条,日发班次3434班;其中跨省线路204条,日发245班次;跨地(市)111条,日发389班次;地(市)内524条,日发2800班次。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及运输状况】,1.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目前唯一的全市性公共汽车营运企业。拥有营运车辆583台(其中莞邑公司103台),其中双层巴士18台,开通公交线路45条,通车里程达1300公里,基本覆盖全市各镇(街道)和边远村(社区)。2.各镇(街道)公共汽车。目前全市拥有各镇(街道)成立的公共汽车18家,主要在各镇(街道)辖区内运行,拥有运力236台大中巴士。3.市内专线营运车。目前经营市内专线客运的企业有31家,共投入948台大巴运力,共开辟31条市内专线。4.出租小汽车。全市共有24家出租小汽车公司,拥有出租小汽车3357辆,16785座位,分布于城区和各镇街之间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