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镇地图
石碣镇相关地区地图:
政务管理
按照《石碣镇政风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政风建设。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相关的配套实施制度,促进依法行政。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一个窗口”办证和服务工作,形成高效、简便、廉洁的办事机制,2005年,“一个窗口”办公室共办理430多个牌照,为群众做了2100多件好事。充分发挥机关效能投诉中心、镇长信箱和镇信访办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所获荣誉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市文明镇,·市文化建设先进镇。·2007年9月4日,该镇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2005年,石碣镇荣获“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2000年,石碣镇被东莞市命名为“数码产业重镇”,·2001年,被广东省定为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004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珠三角地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被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称号。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石碣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79—1992年,为起步阶段。在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的同时,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1979年成立第一间合资企业——东文磁带音响有限公司,1989年引进第一家台资IT企业——东聚电业有限公司,发展外向型经济,并确立了“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
1992—2000年,为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镇开始全面建设新城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城镇化的目标。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一大批外资企业相继落户该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石碣镇民营经济起步和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2001年以来,为转型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点围绕城市化的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建设,打造东莞亮丽的“北大门”。,
城市建设
根据我镇新一轮城市开发与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对城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石碣镇城市建设指挥部,并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下设城市规划建设、西区开发建设、崇焕西路征地拆迁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镇内规划建设工作。结合道路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计划,加快编制《市政管线专项规划》,明确市政管线地下地上空间位置。加快全镇截污管网建设,至今已投资近3000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15%左右。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交警大队新停车场、挂影洲围大堤整治(第五期)、排涌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沙腰污水处理厂、富盈皇冠假日酒店的建设与崇焕路高压铁塔改造的步伐,大力推进经贸广场的筹建。做好西区江滨新城建设、“三纵三横”道路升级改造以及黄泗围村、石碣村、西南村旧村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对江滨新城项目刘屋、横滘两个村委会的征地,做好需改造升级的道路、交通分局新办公大楼、石碣医院扩建工程、新汽车客运站、石碣大桥收费站迁移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石碣新城市中心:正在筹建中的石碣新城市中心沿袁崇焕大道西段两侧布局,规划用地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新城市中心以市民广场为主体,以石碣镇行政办事中心为重点,包括公安大楼、交通大厦、供电大厦、体育中心、图书馆等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发展一批商业楼宇、高尚住宅、酒店商贸等项目,规划建设目标是集行政、金融、居住、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新兴发展区。根据最新规划设计方案,石碣镇行政办事中心占地总面积为4.75万平方米,主楼高16层,内设办公大楼、会议中心、立体车库等,配套建设食堂等后勤服务场地(裙楼),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
石碣江滨新城一期:石碣江滨新城位于大王洲桥两侧,项目占地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目标是发展成为我镇超大规模城市复合社区(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项目紧临东江南支流,江河水景资源丰富,俯瞰大王洲生态公园,江景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新城内规划水景纵横、内外水体遥相呼应。项目配套完善,超五星级酒店、shoppingmall、甲级写字楼、精英小学、幼儿园、艺术馆、体育公园、休闲江岸、私人会所等等各项生活配套设施规划齐全。项目一期占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产品包括:联排别墅、叠加别墅、高层洋房、江景大宅、新街区创意空间等,拟于2009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
著名伟人
袁崇焕:石碣镇水南乡人
乡镇发展
石碣镇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工业为龙头,电器、五金、时装、皮革制品、纸品等100多个产品系列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00多家,是1978年的33倍,其中,引进外资企业500多家,累计引进外资11亿多美元,且有16家是海外上市公司,这些前来投资的公司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南韩、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镇建有配套完善的标准厂房320多万平方米。石碣镇地图,石碣镇民营经济蓬勃兴盛。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万余间,比2001年增加5800多间,涉足的行业有制造业、服务业、商业等,其中,恒兴电子荣获国家级民营科技创新奖,成为我市荣获该奖项的8家民营企业之一,前锋电子、海昌船务被评为“市民营50强”企业。民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全、品种多,除以电子产品为主外,还有电器、五金制品、玻璃制品、灯饰制品、现代家俱、服装服饰、文化用品、皮革制品、精制食品等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石碣镇众多的民营企业如高雅画框厂、华发纸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越来越高,实力不断增强,有相当部份企业已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向高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化,正朝着“做强做大”的目标迈进。为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石碣镇除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外,还制定了《石碣镇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石碣镇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工作指南》,以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优质的服务促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社会管理
积极改善政务环境。加强调研工作,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带头到各村(居)委会、部门单位、工厂企业调研,了解基层各种情况和诉求,畅通上下沟通渠道。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扎实开展机关效能作风建设。推行镇府机关人事机构改革,将原有镇府办公室改为18个,新提拔一批副主任以上干部,并对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优化了部门和人员的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健全财政“三集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廉政建设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度、土地使用制度等,做到规范办事。上半年,共进行10次政府采购、对3宗工程进行招投标,节约资金228万元。大力抓好社会治安。以实现社会治安持续根本好转为目标,积极开展打击“两抢一盗”、黑势力、禁毒等专项斗争,坚持严打高压态势,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继续深化“治摩”工作,做好整治本地摩托车准备工作。划定两条道路为禁摩示范路,基本清除异地摩托车。完善治安防范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封闭半封闭小区管理。切实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消除治安隐患。发动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治安工作,加强群防群治。截止到6月25日,全镇共发刑事案件517宗,同比下降24.2%;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46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71名,全镇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面优化交通秩序,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促使辖区交通事故同期减少366宗,下降了43%。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健全领导接访日制度,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和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建立司法信访联合接访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调解组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减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把我镇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2件次,接待来访236人次,办结70件,办结率97.2%。受理劳资纠纷166宗,为员工追回损失170多万元。共发生民事纠纷131宗,成功调解了130宗。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今年上半年,共召开全镇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0次,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各村、工厂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做好防范和整改。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活动,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危险源的防范和整治,对300多家企业开展简易外控载货电梯、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检查,突出抓好对“三小场所”和出租屋的整治。上半年,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共查出全镇有13835间“三小场所”和出租屋,并采取措施大力开展整治,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切实整治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突出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猪产销联建工作,引导和扶持从定点供莞基地收购调入生猪。上半年,共出动7430人次,检查涉食单位、企业20202户次,取缔非法场所34家,销毁不合格食品6423公斤,涉案货值95.5万元。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促使25间非法行医窝点自行关闭停业。多次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共出动打非执法人员385人次,检查医疗机构70间次,拆除违规医疗广告牌80多个,成功取缔非法行医窝点21个,清理无证行医人员54人,责令整改7间,没收非法药品器械货值11.7万元人民币,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大力开展“五整治”。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到全镇各村评议环境卫生。有效治理“六乱”,由于工作突出,被定为全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试点镇之一。加大对无证市场的整改力度,加强城建、消防、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登记证》全覆盖,全镇市场内经营户领证率达到99%以上。完成《石碣镇环境计划》,启动全镇排涌清淤整治工程,结合城建工作,调整全镇绿化系统,逐步优化生态环境。以街景立面改造、建设农民公寓、拆除违法建筑等方式强化桔洲、唐洪、西南的旧村整治试点工作,收到明显效果。扎实推进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市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大力开展创“双无”活动,全镇有西南等六个村符合“无政策外生育村”,完成创“双无”计划的200%。对全镇未落实结扎措施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开展计生服务集中行动,出动1100多人参与突击行动,检查出租屋、窝棚、商铺650多间,服务计生对象84人,落实结扎54人,计生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