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图
巴勒斯坦简介
  •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北部。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东邻叙利亚、约旦、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南端的一角临亚喀巴湾,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8公里。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较平坦,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朱迪山贯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为全国最高峰。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现在所称的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是巴解组织的最高执行机构,由巴解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负责巴解组织的全面行政事务,并对全国委员会负责。2003年3月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通过了在现行法律《基本法》中增加关于总理职位及其权限的条款。根据修改后的《基本法》,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仍然统领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掌管所有安全事务,并拥有巴以和平谈判的最终决定权。总理的权力包括组成政府、任免部长、定期或应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要求召开内阁会议及其它内阁事务,并有权任命副总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是立法机构,主要是代表巴勒斯坦自治区内的巴勒斯坦人行使立法、监督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自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通过或否决政府信任案等职能。
      巴解组织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1974年10月拉巴特阿盟第七届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原在90多个国家派驻办事处,现多已改为巴勒斯坦国大使馆。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1998年7月,联大通过阿拉伯国家的提案,提高巴驻联合国观察员地位。 2003年4月,以阿巴斯为总理的巴新内阁成立,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11月,库赖组建巴新一届政府后,美、以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并敦促库加紧打击恐怖势力。2006年初,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中东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要求哈接受“三项条件”:承认以、放弃暴力并接受巴以达成的所有协议,美、以断绝与巴政府接触,对其进行经济封锁,欧盟暂停向其提供直接援助。2007年3月,巴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国际社会普遍表示欢迎,但仍敦促巴新政府明确接受“三项条件”,继续对巴封锁,与哈马斯阁员保持距离。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