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地图

与哈萨克斯坦相关的地图:

哈萨克斯坦简介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国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萨克族,是中亚国家之一,独立前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原首都位于阿拉木图,1997年迁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与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国接壤。全国面积达2,717,300平方公里,是中亚地区一个大国家,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截止2000年底,哈萨克斯坦共有新闻媒体2500家,报刊1500种,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600家,各类通讯社15家。主要报刊有:《哈萨克斯坦真理报》(Aikyn Gazeti)、《主权哈萨克斯坦报》(哈文)(Egemen Qazaqstan)、《全景报》(周报)、《实业周报》和《商队周报》。拥有用俄、哈、维等多种语言播音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俄语播出占40%以上。国家级官方电台有2家,共4套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近80个小时。3个国家级官方电视台及20多个地方政府和非官方商业电视台每天转播俄罗斯9家电视台的节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Qazaqparat)是唯一的国家通讯社。
      哈萨克斯坦国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为地处中亚的内陆国,西濒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多为平原和低地。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山区可达800~1,500毫米。河网稀少。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在中国阿勒泰)、锡尔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尔喀什湖等湖泊。
      哈萨克斯坦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石油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 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畜牧业亦盛。收场占农业用地80%。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也较重要。主要城市有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等。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产棉大国,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州,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沙漠多,自然条件差,可耕地面积小。目前哈萨克斯坦可耕地约450万公顷,而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就约占三分之一,达150万公顷,年产籽棉400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棉花是哈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约占出口收汇的34%。
      哈萨克斯坦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俄罗斯、美国和中亚国家。将自己定位为“中等地区大国”。作为无核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1992年1月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1月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一直稳步发展。中哈两国有着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已在1999年彻底解决。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江泽民主席于1996年4月、1998年7月访哈。胡锦涛主席2003年6月访哈。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哈期间,双方签署并发表《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06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等文件。2007年8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联合公报。2008年4月,马西莫夫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