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地图
毛里求斯简介
  • 毛里求斯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面积2040平方公里。毛里求斯岛是火山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的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颇为壮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毛里求斯,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
      毛里求斯实行大、中、小学免费教育,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87.4%,入学率76.9%。毛承袭英国的教育体制,中、小学学制分别为6年。2003年有小学290所,中学143所,职业培训学校70所。在校小学生数为129616人,中学生103847人,大学生17200人。毛里求斯大学为全国唯一的四年制大学,内设农业、工程、法律与管理、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等五个系。毛里求斯教育学院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大专学校。甘地学院是由印度援建的一所东方语言艺术学院。无通讯社,新闻部通过电传向报界转发西方各大通讯社的国际新闻。有各类报刊11种,影响较大的有《快报》、《毛里求斯人报》、《太阳报》等,主要以法文出版,有的间杂英文。毛里求斯广播-电视公司建立于1964年,政府拥有主要资本。电台和电视台各有三套节目。电台每天用英、法、印地、克里奥尔和华语播音。电视台大部分节目用法语播放,其次是印地语和克里奥尔语。2001年,毛宣布实行广播电视自由化,允许成立一家私人电视台和三家私人广播电台。
      毛里求斯原经济结构单一,仅生产蔗糖。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形成了以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三大支柱的经济格局。8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第二阶段发展计划,出口加工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力争成为非洲“新兴工业国家”。90年代,在巩固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毛政府积极实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投资,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并将路易港建为自由港。目前,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毛经济第四大支柱。进入新世纪,毛政府又开始致力于发展以信息技术和通讯业为核心的新经济,拟将毛建设成本地区的信息和通讯中心。2003年,政府继续推进糖业结构调整,公布了非糖农业战略发展计划;成立专门机构为出口加工区企业寻找出路;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出“综合休闲计划”;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向信息通讯技术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倾斜,积极推进电信自由化进程;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人力资源开发。毛里求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其生活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54位,在非洲和印度洋国家名列第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毛里求斯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对外贸易从1985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30亿美元,工业出口加工区的外汇净收入增加了10倍。旅游业也成为外汇创收的主要行业,1985年到1995年旅游业收入增长了10倍。国际收支情况在近几年出现了顺差。毛里求斯外汇储备从1985年到1996年上升了4倍。通货膨胀保持在8%以下;失业率低于4%。
      毛里求斯以制糖业和出口加工业为主。制糖是毛的传统工业,其外汇收入占总收入45%,2003年糖产量为53.5万吨;出口加工业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2003年出口总值为320.6亿卢比。主要产品是纺织品、服装、钟表、珠宝首饰、仪表等。截止2003年底,加工区共有企业506家。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1.08万公顷,其中蔗田76186公顷,粮田5262公顷。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6%。粮食每年需进口20万吨左右。其他农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洋葱、水果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猪、鹿、鸡等。80%的奶制品和90%的牛肉依靠进口,猪肉、鸡和蔬菜基本自给。有渔业专属经济区120万平方公里,水产资源丰富。
      在1505年以前,岛上还是荒无人烟。当葡萄牙人马斯克林登上该岛的时候,只见一群蝙蝠扑扑棱棱地飞起来,于是他干脆把小岛叫做“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给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台湾现译成模里西斯。荷兰人统治了100多年。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它为“法兰西岛”。100多年以后,英国打败法国,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正式将岛划归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过各种方式求得自治,终于在1961年7月,英国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现在,毛里求斯是英联邦成员国,官方语言为英语,人口107.4万。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