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地图

与拉脱维亚相关的地图:

拉脱维亚简介
  • 拉脱维亚共和国,简称拉脱维亚(Latvija)是一个位于东北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独立。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方则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在2003年9月20日经由全国性的公投,拉脱维亚人投票决定加入欧盟,其会员国身份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拉脱维亚并在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员国,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拉脱维亚面积为6.458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万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07公里),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1. 4万个野生物种。有1. 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条。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晚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拉脱维亚共有500多种报刊杂志。主要用拉语(占70%以上)和俄语发行。主要拉文报纸有:《拉脱维亚公报》、《日报》、《独立晨报》、《新报》、《经济日报》、《农业报》、《里加晚报》等。主要俄文报纸有:《拉脱维亚全景报》、《波罗的海商报》、《时报》、《共和国报》、《今日报》、《里加晚报》(俄文版)。 英文报纸有《波罗的海时报》(周刊)。有4家电视台。最大的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LTV),成立于1954年,有两个频道,一频道以新闻、国际评论等政治性节目为主,全部用拉语播出。二频道主要是文艺、体育和娱乐节目,其中俄语节目占30%。还有三家私人电视台:独立电视台(LNT),电视三台(TV3)。另设有有线电视台(Baltkom TV),可收看俄罗斯、美国 、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家的电视节目。有10多家广播电台,分别用拉语和俄语广播,主要有拉国家广播一台、二台,“FM100”,“SWH”,波罗的海商业广播电台,“FM102.7”。通过当地广播可收听到“BBC”、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等电台的部分节目。主要通讯社有拉脱维亚通讯社(LETA)和波罗的海新闻社(BNS)。拉通社成立于1920年,原为国家通讯社,1997年实行私有化。波罗的海新闻社成立于1991年4月,由芬兰控股,波海三国参与组建,用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俄语和英语5种文字发稿。
      拉脱维亚工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在原苏联时期,工业以耗金属少的机器制造业著称。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并给原苏联其他共和国进行来料加工,成品返销。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拉独立后,开始推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发行本国货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和独立预算。由于同原苏联各国的传统贸易关系被破坏,能源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遇到严重困难,一度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直到1994年经济才有所回升。从1991年起,拉脱维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服务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31%上升到1994年的51%。由于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失误,1995年夏发生金融危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波罗的海银行宣布倒闭,使已出现的经济回升势头受到一定影响。1995年12月新政府组成后,主张积极发展生产,并力主恢复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1996年国民经济略有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