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地图
卢旺达简介
  •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扎伊尔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国土面积26338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卢旺达行政上分为12个省市(含首都基加利市),22个专区,147个县市和1489个区。省长由总统任命,省理事会由本省选出,协助省长工作。12个省市为:基加利市(Ville de Kigali),基加利(Kigali),布塔雷(Butare),吉塔拉马(Gitarama),吉塞尼(Gisenyi),吉贡戈洛(Gikongoro),鲁亨盖里(Ruhengeri),比温巴(Byumba),基布耶(Kibuye),基奔古(Kibungo),尚古古(Cyangugu),穆塔拉(Mutara)。除穆塔拉省(省会尼亚加塔雷Nyagatare)外,各省省会的名称与省名相同。首都基加利是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的中心。布塔雷和鲁亨盖里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卢旺达农牧业生产总值为6.8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5%。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85万公顷,已耕地面积120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水稻、薯类、豆类、芭蕉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茶叶、棉花、除虫菊、金鸡纳等,大部分供出口。约50%以上的农民拥有小于1公顷的土地,其余农民,尤其是战后归来的难民耕种国有土地,向国家纳税。土地的过度耕作、水土流失和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使卢旺达的农业情况不断恶化。1994年内战造成50万人死亡,200万人沦为难民,逃亡他乡,致使农田荒芜,农牧业生产遭到破坏。1998年,因暴雨侵袭,粮食生产损失严重,出现粮荒。截至1998年10月,农业已恢复到战前的86%。
      卢旺达大部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全年分为两个旱季和两个雨季,3~5月为大雨季,10~12月为小雨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该国被巨大的山峰(高达3000米)所分割,山峰从北到南横跨这个国家。在西部,从基伍湖笔直地升起伯安隔火山,首先下降成多丘陵的中部高原,然后进一步地围绕着卡盖拉河的高地向东形成沼泽湖,这里有著名的卡盖拉国家公园。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地和高原,有“千丘国”之誉。中部海拔1400-1800米,多浑圆低丘。东、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多湖泊和沼泽。最高峰卡里辛比火山海拔4507米.水网较稠密,卡盖拉河、尼瓦龙古河、基伍湖等为主要。多为热带草原气候。年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有锡、钨、铌、钽等矿物。森林约占全国面积的21%。
      卢旺达已开采的矿藏仅有锡、钨、铌、钽、绿柱石、黄金等。锡储藏量约10万吨。泥炭蕴藏量估计为3 000万吨。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森林面积约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9%,是卢旺达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7年工矿业生产总值为8.1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其中制造业产值为3.4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9%。工业从业人口约14万。内战前有各类工业企业220余家,除咖啡、茶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电池、水泥厂等。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1990年全国发电量7 829万度,年需进口9 568万度电,水力发电占年耗电量的54.65%。卡吕吕马锡冶炼厂是非洲大型锡厂之一。1994年内战摧毁了卢旺达80%的电力生产能力,使工业遭受巨大损失。截至1998年10月,工业已恢复到战前生产的78%。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