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加地图
多米尼加简介
  • 多米尼加位于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西接海地,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东隔莫纳海峡同波多黎各相望。多米尼加面积大约为台湾的1.33倍。全国东西向大约为390公里,南北向大约为265公里。人口大约937万,陆地面积有48,442平方公里,两方面仅次于古巴而为加勒比海第二大国。首都位于圣多明各,货币为多米尼加比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各自统计,多米尼加的人均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约为6700-8800美元,居全球83-90位。
      多米尼加经济以旅游业为主,旅客量占全加勒比海地区(除墨西哥)的47%,多家世界级酒店(度假村)皆在多米尼加东岸开设“全包”套餐式度假村(all-inclusive resort)即购买套餐时包含机票、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一切旅游开支,在其酒店(度假村)内可以随便享用其食品及设施。但因大多酒店属于国际集团,所以游客在此消费的每一美元,只有三美分留在当地。此外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以种甘蔗为主,还产咖啡、可可、稻米、香蕉、烟草和牲畜等。工业以制糖、卷烟为主,并有采矿(镍、铝土、金、银)、水泥、纺织等。输出糖(占出口总值一半以上)、咖啡、可可、烟草、矿产品等,输入车辆、机器、化学品、食品、纺织品、石油等。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多米尼加位居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国家,每年五月到十一月为雨季,六月到十一月为飓风季节。多国三面环海,缺乏天然屏障,再加上国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遇到飓风登陆或是大量雨水往往会在各地造成水灾和土石流。多国境内受到山脉地形的影响,下雨量主要集中在多国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年平均雨量为 1346公厘,最高雨量为多国北部的2500公厘,最低雨量为多国西部的500公厘。多国的年平均温度从摄氏25度(海岸区)到摄氏21度(山区)之间。首都圣多明各一月平均温度为摄氏25度,七月份为摄氏30度。
      多米尼加全国约3/5就业人口从事农业,1982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7.8%,耕地占国土面积25.4%。农业生产以甘蔗、咖啡、可可、烟草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占耕地面积的 1/3和农业总产值的30%,1981年产甘蔗962.9万吨,主要分布于锡瓦奥低地和贝加雷阿平原。粮食作物有稻米、玉米、豆类等,其中稻米生产发展较快,已基本自给。沿海渔业与畜牧业也比较发达。天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31.2%,1980年牛的存栏头数为215万头,羊为43万头,肉类可供出口。1982年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8.4%,以制糖、食品、烟草等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还有水泥、纺织、木材等。制糖业约占制造业总产值40%以上,制糖工人约占全国工业劳动力3/4。1982年生产粗糖122万吨,在加勒比海各岛国中仅次于古巴。大型制糖厂多分布于以圣多明各为中心的沿海地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罗萨里奥有金、银矿,中科迪勒拉山地多铜、镍等矿,南部山地富铝土矿。1981年产镍 4.7万吨,黄金40.8万盎司,银203.4万盎司,铝土40.5万吨。矿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4%。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1981年接待外国游客40万人次, 比1971年增长4倍多;旅游收入1.95亿美元,相当于该年商品出口额的16.4%。
      多米尼加全境多山,分3列从西北向东南绵亘境内:中部为中科迪勒拉山脉,北部为北科迪勒拉山脉,西南部为内巴山脉与巴奥鲁科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地势高峻,中段的杜阿尔特峰(3175米)为西印度群岛最高峰;北部和南部山地较低。多山间盆地和谷地。介于中、北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锡瓦奥谷地,土地肥沃,为全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东南部为圣多明各沿海平原。西南部有恩里基约盆地;盆地内的恩里基约湖湖面海拔-44米,为拉丁美洲陆地最低点。河流短小,水势湍急,主要有流经锡瓦奥谷地的北亚克河和流经东北部贝加雷阿平原的尤纳河,均有灌溉和发电之利。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