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累斯萨拉姆地图
达累斯萨拉姆简介
  • 达累斯萨拉姆在斯瓦希里语意为“平安之港”。坦桑尼亚前首都,第一大城市和港口,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东非重要港口,达累斯萨拉姆区首府,该市终年绿色,环境优美,零星点缀着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式及阿拉伯式古建。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过这里的沿海地区。也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经的唯一非洲城市。
      达累斯萨拉姆位于非洲印度洋岸中段,扼西印度洋航运要冲。人口约120万。原为渔村,1862年建城。 1887年德国的东非公司在此建立锚地。1891~1916年为德属东非的首府。1961 ~1964 年为坦噶尼喀首都,后来为坦桑尼亚首都。曾是德、英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迅速扩展。工业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以轻纺工业为主,有大型纺织厂和卷烟、食品、制革、腰果加工、炼油、机车修理、农机具修造和水泥等企业。中央铁路、坦赞铁路的起点。公路通全国各大城镇。全国最大的港口,天然优良港湾,仓库、修船、装卸设备齐全。天然良港,输出棉花、咖啡、剑麻及其他农矿产品。邻国赞比亚、扎伊尔、布隆迪的部分物资亦在此转口。有输油管道通赞比亚恩多拉。市郊有国际机场。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设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技术学院及若干图书馆和研究所 ,还有著名的国家博物馆和热带动物园。城市呈同心圆结构 ,中心是商业区,其东面是政府机关和使馆区,北面和西面是住宅区和文化区,南面是港区和铁路站场,外围是西北和西南两片工业区。市区东部和东北部为海滨旅游区。
      一百多年前,莫罗戈罗一带的库突族迁此,起名“姆兹兹玛村(Mzizima)”,意为“凉爽的地方”,或“健康镇”。1857年桑给巴尔的马吉德苏丹在此修建宫殿。1862年马吉德命名为“Bandar es Salaam”。阿拉伯语“bandar”意为“港”,“salaam”是“和平”的意思,全名意为“和平之港”。后简称成现名。可能因马吉德在此建港顺利,此地比他在桑给巴尔的宫殿更安全。一说是因阿拉伯人早期到此,见这里风光秀丽,港湾宁静,可在此自由贸易,故起此名。旧译“三兰港”。
      米库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离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最近。自驾车和包一架小飞机就可以前往。它的名字起源于这个公园里特有的一种能产酒的棕榈树。公园是由洪水冲刷而形成的平原、小山脊、湿地和开阔的草地组成的。非洲特有的伞形林木在公园里随处可见,小山包分列两侧也是该公园的特别之处。米库米公园有着丰富的动物群种,吃草的野牛和大象散居在流域平原;许许多多的羚羊、疣猴和豺狗把这平原当作自己的家;公园的南部树上跳跃着众多的黑、白哥伦布猴;鳄鱼和河马占据着水域。这个公园里还有不少的鸟类,其中有在十月至来年四月飞来的欧亚候鸟。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