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地图
基辅简介
- 基辅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为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 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全市分为10个行政区。
公元822年,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在乌克兰的基辅建立。988年全市改宗东正教,往后两个世纪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国远征军攻占基辅,其后成为钦察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1362年,西面的立陶宛公国入侵;1569年又被割让予波兰;1686年归于俄国。19世纪初俄国沙皇锐意发展工业,基辅成为乌克兰一带的领导城市;60年代与莫斯科和敖德萨通铁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基辅遂于翌年成为独立的乌克兰国家首都。1941年苏军败退,被纳粹德军占领。1943年苏军重临解放基辅。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政府授予基辅以“英雄城市”的称号和金星勋章、列宁勋章,表扬该市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敢和牺牲。1991年,基辅发生骚动,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该市成为乌克兰的首都。
基辅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乌克兰语为官方语言,俄语在乌克兰也有广大的使用人群。但当今乌克兰政府比较注重乌克兰语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乌克兰语以及乌语少数民族语混合学校的学生占76%,俄语 学校的学生占24%),媒体和政府公文上,以及就业上,以此来保证乌克兰的国家和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融合俄罗斯少数民族。在苏联时期,俄语学校大约占九成,乌克兰学校占一成,如今却倒过来了。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乌克兰语占有明显的优势。乌克兰文化璀璨,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着《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有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基辅,它被誉为“俄罗斯众城之母”,还有950年的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基辅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基辅市区有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基辅因而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名。 基辅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古老的属于人类文明最高的成就之一的乌克兰文化是在这里形成的。历史悠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中国 缅甸 伊朗 菲律宾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土库曼斯坦 朝鲜 泰国 阿曼 尼泊尔 以色列 格鲁吉亚 塔吉克斯坦 韩国 文莱 也门 阿富汗 土耳其 亚美尼亚 印度尼西亚 蒙古 印度 约旦 伊拉克 斯里兰卡 阿塞拜疆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柬埔寨 科威特 马尔代夫 巴勒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不丹 新加坡 卡塔尔 孟加拉国 马来西亚 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巴林 东帝汶 叙利亚 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 阿联酋
- 【欧洲国家】
- 挪威 波兰 希腊 爱尔兰 安道尔 拉脱维亚 摩尔多瓦 瑞典 捷克 俄罗斯 比利时 奥地利 白俄罗斯 保加利亚 芬兰 英国 立陶宛 卢森堡 意大利 斯洛伐克 圣马力诺 丹麦 荷兰 乌克兰 摩纳哥 梵蒂冈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冰岛 法国 匈牙利 西班牙 马耳他 塞尔维亚和黑山 列支敦士登 德国 瑞士 马其顿 葡萄牙 爱沙尼亚 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 波黑
- 【非洲国家】
-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麦隆 布隆迪 塞内加尔 坦桑尼亚 斯威士兰 马里 苏丹 摩洛哥 索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阿尔及利亚 加纳 刚果 冈比亚 吉布提 赞比亚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多哥 加蓬 几内亚 肯尼亚 马拉维 利比里亚 纳米比亚 布基纳法索 贝宁 南非 佛得角 乌干达 科摩罗 科特迪瓦 博茨瓦纳 几内亚比绍 乍得 利比亚 尼日尔 卢旺达 莱索托 尼日利亚 津巴布韦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马达加斯加 塞舌尔(马埃岛) 刚果民主共和国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亚
- 【北美洲国家】
- 美国 加拿大 巴拿马 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墨西哥 巴哈马 萨尔瓦多 多米尼克 格林纳达 安提瓜和巴布达 海地 伯利兹 牙买加 洪都拉斯 圣卢西亚 多米尼加 圣基茨和尼维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