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地图
拉巴特简介
  • 拉巴特,摩洛哥首都,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政治首都。拉巴特-萨累大区包括拉巴特、萨累和德马拉-斯基拉特三省,人口约212万。拉巴特始建于公元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现存老城为 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摩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
      摩洛哥商人谈生意的作风为阿拉伯及欧洲式的混合型,极重视个人的接触及待客之道,拜会公私单位均事先约定安排.当地商人中有不少是外国人。由于摩洛哥外汇管制颇严格,与摩洛哥籍商人交易,一开始最好用现金,如用L/C,则需注意不可有瑕疵。法文为主要的商用语文,通晓英文者仍极有限,谈生意态度宜保守、正式,不可操之过急,表现不耐烦的态度,将会被认为失礼,商业招待甚为殷勤,外籍商人多在饭店、夜总会与你聚餐,本国籍商人则喜欢邀你至家中宴饮,不过,无论在家或在外,多半极为丰盛,在家中宴客时,家眷多半回避,用餐后,喝完第三杯薄荷热茶,就应该起身告退,入屋舍内应脱鞋,登门造访亦应准备礼品赠予主人。
      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座落在这里。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城中多古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据说毁于15世纪一次大地震,从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耸立于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完整无损,用玫瑰色石块砌成的高塔占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顶,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迹。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即乌达亚城堡,其城墙、主殿已不复存,城门、了望岗楼屹立如故,城堡中间是一花园,多奇花异草。附近的加斯巴,是当年陈兵的地方。新城东南的萨拉废墟,传说是穆瓦希德王朝时期建造的皇陵,周围建有城堡。现在废墟上还保存着门楼、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园等。
      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并于8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0年,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是该王朝的第23位君主。从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北部地带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6年3月2日获得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国王逝世。3月,哈桑二世国王登基。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国王因病逝世,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称穆罕默德六世。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