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地图
马尼拉简介
  • 马尼拉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地处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西岸,也称“小吕宋”,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马尼拉湾。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河流把城市分成两大部分,14个区中的7个区在巴石河北岸,6个区在南岸,一个区被分成两部分,河上的6座桥梁把城市南北两部分连结起来。1976年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奎松、卡洛奥坎、帕萨伊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合并,组成大马尼拉市,面积达626.58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之为“亚洲的纽约”。而现今的马尼拉更被评为世界级城市。
      马尼拉还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游者观光的地方,阿亚拉街原是西班牙财阀阿亚拉的私有土地,经过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成为今日繁荣的商业中心。这里集中了许多公司、餐厅、商店、电影院和马尼拉第一流的饭店,马卡蒂商业中心、帕尔大厦和不少外国大使馆也在这个地区。埃斯柯达大道在巴石河的北侧,从西班牙统治时期起,就是一条繁荣热闹的街道,两旁商店、餐厅林立。黎刹尔路是一条电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华街道,在其后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个华侨印刷工.在参加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中有过功劳,因此,菲律宾人民及这里的侨胞一直纪念着他。唐人街是一条以石块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旁布满了中国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珑的骑楼,其街景很像我国旧时广州的格调,街口立有纪念中菲友谊的一座牌楼,还有一尊华侨王彬的铜像。观光的马车来往奔驰,使整个“中国城”生气盎然。
      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轻,地处亚洲又十分欧化,在马尼拉湾岸边,有一片在填海造地的基础上建造的占地70多公顷的建筑群,其中主要有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文化中心、设计中心、电影中心、民间艺术剧院、超级市场和可以容纳上千名旅客的广场大酒店等。这些建筑物,大多数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兴建的,设计新颖别致,融合了欧洲和东南亚的建筑风格,很多建筑都高达几十层,各建筑物之间,道路宽阔,两旁有热带树木和草坪,花木掩映,终年一片苍翠。街道两旁,到处可见洁白如玉的菲律宾国花“桑巴吉塔”。“桑巴吉塔”是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青年们常把它作为献给心上人的礼物,国际交往活动中,它表示纯真的友谊。
      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及中亚古文明的基础上,融合西班牙,美国的西洋文明,形成东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盖斯比从马尼拉登陆,入侵并占领了菲律宾,然后在现在的马尼拉市中心,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时起,这里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首府。1898年,美国人打进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随后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罗族,把四周的乡镇和地区并入马尼拉,使马尼拉逐渐扩大。1901年7月31日,马尼拉被辟为菲律宾的特别城市,成了美国统治菲律宾的基地。从此,巴石河北岸的商业区内,大银行、大公司、大饭店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国在菲律宾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破坏,城堡要塞周围的建筑物全部被炮火摧毁。1946年7月4日,菲律宾正式独立,将马尼拉定为首都。今天的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洁的热带花园城市,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商埠。
      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门不论远近均习惯乘车,市内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轻轨、公共汽车和“吉普尼”[Jeppney]车等。“吉普尼”由于价格便宜,线路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是最为常用的交通工具.它是一种带车篷的厢式吉普车,其车厢内有相对而坐的两排座位,乘客可随时打招呼上下。吉普尼是最初是用作二战时运送美国士兵的交通工具,是拼用旧车部件改装并经过交通局检验的组装车。轻轨[Manila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有两条线, 由于颜色设计的区别,其中LRT-1为黄线,LRT-2为紫线。[Metro Rail Transit System]有一条线,MRT-3为蓝线。轻轨这3条线连接了整个马尼拉大都会数个城市, 马尼拉LRT是东南亚最早建成的轻轨系统,比新加坡的MRT线还要早3年.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却只收取极为便宜的价格,是总统阿罗约施行的便民政策之一。
世界各国
  • 【亚洲国家】
  • 【欧洲国家】
  • 【非洲国家】
  • 【北美洲国家】
  • 【南美洲国家】
  • 【大洋洲国家】